ID: 22635811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课件(46张PPT)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八上)

日期:2025-03-3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8次 大小:230606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第六,第二,复习,一轮,历史,中考
  • cover
(课件网) 2025年历史中考复习 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模块二 中国近代史 考点1 九一八事变 一二·九运动 西安事变 考点2 七七事变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淞沪会战 南京大屠杀 考点3 正面战场的抗战 聚焦中考 01 1.通过了解九一八事变、东北抗联、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等史事,认识日本侵华的罪行,认识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历程,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知道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孕育的抗战精神,认识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历史意义。 2.通过了解中共七大,认识确立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大意义。 核心知识点 02 ★时间轴 十四年抗战进程 ★时间轴 ★阶段特征 政治:1937年,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进行全民族抗战,最终取得抗战胜利;在全民族抗战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在抗战初期有力地阻击了日军的侵略。 经济:抗日战争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严重受挫;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并开展大生产运动,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思想: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完整体系;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 ★知识点导航 考点1:九一八事变 一二·九运动 西安事变 九一八 事变 时间、地点 1931年9月18日、沈阳 借口 柳条湖事件 结果 (1)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2)日本扶植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 影响 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知识点导航 九一八事变 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 (1)东北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 (2)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3)1936年,中国共产党开始领导东北抗日联军,与日军战斗 一二 ·九 运动 时间 1935年12月9日 原因 华北危机 ★知识点导航 一二 ·九 运动 概况 华北危机,北平学生痛感“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学生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 意义 这场爱国救亡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西安事变 时间、地点 1936年12月12日、西安 人物 张学良、杨虎城 ★知识点导航 西安 事变 目的 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原因 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中国共产党的态度 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 结果 蒋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意义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知识点导航 考点2:七七事变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淞沪会战 南京大屠杀  七七事变 时间、地点 1937年7月7日、北平卢沟桥 经过 1937年7月7日,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驻军的拒绝,随即炮轰我军防地,中国守军奋起抵抗。这就是“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英雄 在保卫北平的战斗中,赵登禹、佟麟阁壮烈殉国 影响 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知识点导航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