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35829

3.1 碳减排与国际减排合作 第二课时

日期:2025-04-04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4次 大小:25595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碳减排,国际,减排,合作,第二,课时
  • cover
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三教案 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 高二地理备课组 课题: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 【课标解读】 运用碳循环和温室效应原理,分析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说明碳减排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核心素养】 1.综合思维:运用碳循环过程与温室效应过程图,结合实际案例分析碳排放在全球气候变化过程中的影响,提升综合思维。 2.区域认知:运用碳循环和温室效应原理,分析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说明碳减排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3.人地协调观:根据所学的知识和原理,关注碳排放国际合作的重要意义,关注全球变暖问题,加强环保意识,树立人地协调观念。 4.地理实践力:通过生活观察与调查,了解身边与国际上的碳排放有关情况,结合区域背景探讨不同主体应对碳减排起到的作用,增强区域认知,提升地理实践力。 【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资料,说明碳排放与温室效应的关系,理解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重难点) 2.运用图表资料,说明碳存在形式及碳循环过程。(重点)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活动探究法、对比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媒体】 希沃白板 【教学课时】 6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新课导入】 城市是世界人口、建筑、交通、工业、物流分布的集中地,是能源高消耗地区,也是研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点区域。目前,全球约有 54% 的人口居住在城市,消耗了世界约 75% 的能源,排放了 80% 左右的人为温室气体。想一想,城市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来源有哪些? 【自主学习】 工业革命以来,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加之人类活动方式的变化,岩石圈和陆地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碳和无机碳被活化,重新参与到碳循环过程中,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浓度升高,大气的温室效应不断增强。 一、碳排放与温室效应 1.碳排放与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当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越来越多,大气吸收的主要是来自于地面的长波辐射,使得大气中收入热量增加,通过大气逆辐射返还给地面,使得保温效果增强。从而产生温室效应。 2.碳排放与温室气体的概念 (1)碳排放:对各种温室气体排放的总称。 (2)温室气体:大气保温气体的俗称,是指大气中能让太阳短波辐射透入,而阻止地面和低层大气长波辐射逸出的气体。 二、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百余年来,气象仪器观测得到的气候记录表明,世界气温波动上升,并呈现加速变暖的趋势。有人认为,地球气候已经进入最近1000年以来最为温暖的时期。 1.二氧化碳的影响 角度 影  响 有利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不利 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超过正常范围时,会导致气候变暖,由此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 2.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思考交流】 探究一 碳排放 城市是世界人口、建筑、交通、工业、物流分布的集中地,是能源高消耗地区,也是研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点区域。目前,全球约有 54% 的人口居住在城市,消耗了世界约 75% 的能源,排放了 80% 左右的人为温室气体。 1. 想一想,城市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来源有哪些?(区域认知) 提示: 城市温室气体主要来自交通、能源供给(供暖)以及粮食运输和工业生产所燃烧的化石燃料。 2.议一议,城市温室气体的排放与城市热岛效应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综合思维) 提示: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扩散需要一定时间,所以城市上空温室气体浓度高,形成稳定温室气体层,减缓城市热量的向外散失过程,对地面起到更强的保温作用,增强城市热岛效应。 【针对性训练】 读全球气温变化图,完成3~4题。 3.由该现象直接引发的问题是(  ) A.海平面下降 B.作物生长地发生改变 C.地下水位下降 D.降水增多 4.下列做法中,对缓解图示环境问题最有效的是(  ) A.积极研制新的制冷技术,以减少并逐步禁止氯氟烃等物质的排放 B.发展洁净煤技术,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C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