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36974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课件(45张PPT)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八下)

日期:2025-03-3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7次 大小:224888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第二,社会主义,复习,一轮,历史,中考
  • cover
(课件网) 2025年历史中考复习 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模块三 中国现代史 考点1 第一个五年计划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考点2 三大改造 聚焦中考 01 1.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认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内涵及意义。 2.了解“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理解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意义。 3.知道中共八大;了解“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等错误与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核心知识点 02 ★时间轴 ★阶段特征 中国 政治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基本确立;“文化大革命”中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经济上:“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表明了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世界 政治上:美苏两极格局形成;西欧走向联合,成立欧共体;苏联进行改革,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 经济上:美国、西欧、日本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时期。 中外联系 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和威胁的险恶国际环境下,中国实施“一五”计划,借鉴苏联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中苏关系从友好合作到逐渐恶化。 ★思维导图 ★知识点导航 考点1:第一个五年计划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 一个五年计划 背景 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 目的 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基本任务 (1)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2)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3)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时间 1953年开始执行,到1957年底绝大部分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知识点导航 第一个五年计划 主要成就 (1)交通运输业: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一桥)建成;新建宝成、鹰厦铁路(二铁)等铁路30余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三公)通车 (2)工业:钢铁、煤炭、电力、机械制造等各个领域快速发展。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沈阳第一飞机制造厂(四厂)等建成投产。(成就主要集中在东北,东北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 意义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知识点导航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时间、地点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内容 (1)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2)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影响 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导航 考点2: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原因 土地改革以后,分散经营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 方式 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发展 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影响 进一步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