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3.2 物态变化 第6课时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 新知导入 物态变化 固态 液态 气态 液化(放热) 汽化(吸热) 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 直接 物体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物体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升华 凝华 新知讲解 升华和凝华 探索活动 用金属勺盛一些干冰(固态CO2),仔细观察干冰的变化,以及金属勺周围形成的白色物质。这里发生了哪些变化? 现象及解释:在实验中,干冰减少,却没有观察到液态二氧化碳,勺子上有固体冰粒。固态的干冰吸热直接变成了二氧化碳气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了固体冰粒。 升华 凝华 思考与讨论 1.能否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 升华是固态物质表 面的分子克服其他分子对它的引力进入空气的过程。 凝华则是气体分子碰到固态物质的表面,并被固态物质分子的引力所束缚的过程。 用分子运动的观点看, 2.下列情境中的物态变化属于升华还是凝华? 思考与讨论 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使升华的结果; 从冰箱里取出的冰棍,剥开包装后外面形成的白色粉状物,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树上出现的针状雾凇,也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针状雾凇 请再举出一些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的事例。 在严寒的冬天,一直结冰的衣服也可以晾干,这是升华现象; 因为钨先升华后凝华 用久之后 寒冷的冬天,_____玻璃窗上常常会结出冰花 ?(填“窗外”或“窗内”) 窗内 冬天,房间的玻璃窗户上出现“窗花”,这是凝华现象。 物质升华时要吸收热量,凝华时要放出热量。 干冰是将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压缩、冷却而成的,温度要到-78.5℃以下。一些餐厅会使用干冰来给冰缴凌等食物降温、保鲜。 干冰粉末升华会吸收空气中大量的热,致使空气的温度降低,从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液化呈雾状。利用干冰的升华吸热,还可以在舞台上制造云雾缭绕的景象。 人工降雨 干冰进入云层,就很快_____成无色的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于是高空中的水蒸气_____成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 成雨点降落到地面上。 升华 凝华 熔化 思考与讨论 在如图所示水的三态变化过程中,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以及吸热、放热的情况。 升华吸热 熔化吸热 汽化吸热 凝华放热 液化放热 凝固放热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航天器的盔甲———烧蚀材料 返回地球的航天器以极高的速度进入大气层时,会与大气发生摩擦而使其表面的温度升高到3000℃以上。为了使航天器表面不会达到如此高的温度,保护航天器内航天员和设备的安全,科学家在航天器外部加了一层烧蚀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会发生分解、熔化、蒸发和升华等变化,在短时间内把大量的热吸收掉,使航天器保持合适的温度。如图是中国神舟十三号的返回舱,我们可以从它的外表面看到被烧蚀的痕迹。 科学阅读 云、雨、雾、露、霜 云、雨、雾、露、霜是十分常见的自然现象,它们都是地球上的水发生物态变化形成的。 如图粗略地反映了降水的形成过程。请你从“暖湿气流上升”开始,分析云和雨形成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 如果云内的温度很低,小水珠也会凝固成小冰晶,冰晶增大后就可能会形成固态降水。 夜间的气温比白天低,所以在夜间,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在植物和其他物体的表面液化而形成露。 在寒冷的冬天,地表附近的水蒸气在夜间遇到温度很低的地表物体如植物时,会凝华而形成白色的霜。霜往往会使农作物遭受冻害。 在没有风时,暖湿气流(水汽)在地面附近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就形成了雾。 ———是地球上的水发生物态变化形成的 云 (液化或凝华) 雾 (液化) 露 (液化) 常见的自然现象 雪 (凝华) 霜 (凝华) 雨 (熔化) 自然现象 成因 云 太阳光照射,温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