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北京北师大附中高二(下)期中 政 治 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选择题共 24 题,非选择题共 4 题。试卷共 8 页。 卷Ⅰ(选择题 共 48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满分 48 分。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心理学上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当你为未知的未来许下一个预言,因为你相信事情会如同预 料的情况发展,所以你采取了加强的措施,更加强这个预言的实现,最后的结果会如同你自己的预言一 样,呈现在你眼前。这种观点体现了 A.世界观决定实践的结果 B.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D.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2.哥白尼堪称哲学家,因为他将宇宙中心从地球移向了太阳;达尔文堪称哲学家,因为他证明了人类与 其他动物的血缘演变关系;爱因斯坦堪称哲学家,因为他推翻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这些科学家之所以被 称为哲学家,是因为他们: A. 研究的对象和范畴与哲学相同 B.让人们更接近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C.科学揭示出自然界唯物辩证的本质 D.正确地回答了哲学的基本问题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下列各选项中,体现围绕哲学基本问题 而产生的哲学基本派别对立的是: ①“气者,理之依也”与“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②“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③“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④“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有一种内涵颜值叫“主要看气质”,有一种魂飞魄散叫“吓死宝宝了”,有一种辞职情怀叫“世界那 么大”。每一热词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社会事件。这反映了 A.物质和意识不可分离性 B.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加工改造的结果 C.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D.认识是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设文明之中国、先进之政党,必须具有“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 心”的理念。长期以来,他始终把修身立德、治心养性作为立身之本、从政之基。从辩证唯物论角度看, 以上论述体现了: ①人的主观精神是改造客观世界的可靠保证 ②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第1页/共9页 ③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 ④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6.上世纪 60年代,核物理学家们根据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提出了“稳定岛”理论。在这一理论的指导 下,俄美科学家成功合成了一种拥有 117 个质子的新元素,它可能就是科学家一直寻找的第 117 号元素 (ununseptium)。如果检验属实,这将证实“稳定岛”的存在。这说明 A.人类可以掌握和补充基本规律 B.规律的正确与否需要实践的检验 C.新理论的提出有助于人们对规律加以创新 D.理论可以指导人们改变物质的具体形态 7. 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 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 人与河流的和谐。由此可见 ①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促进推动实践发展的动力 ②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 ③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 ④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8.有着“超级天眼”之称的中国 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2016 年 9月 25 日正式“睁开”了它的观 天巨目。借助这只巨大的“天眼”,科研人员可以窥探星际之间互动的信息,观测暗物质,测定黑洞质 量,甚至搜寻可能存在的星外文明。这说明: ①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可以延伸人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