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秋天的怀念》1+X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深切领悟文章蕴涵的深沉而伟大的母爱。 2、学习文章塑造人物的方法。 3、理解菊花、合欢树、地坛等物象的含义及作用。 重点:深切领悟文章蕴涵的深沉而伟大的母爱。学习文章塑造人物的方法。 难点:理解菊花、合欢树、地坛等物象的含义及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位残疾人,为何能洋溢着如此乐观的笑容,让我们走进他的世界,探寻他的心路历程,寻找让他改变的精神源泉 出示一张图片,介绍图片上的人物以及代表作,既让学生了解作者,又能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兴趣,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奠定基础。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中国作家、散文家。1951年出生于北京市。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2010年12月31日凌晨3时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9岁。 史铁生代表小说有《务虚笔记》、《我的丁一之旅》、《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等,散文有《我与地坛》、《病隙碎笔》 、《记忆与印象》等。 我设计的导语是:这就是《秋天的怀念》的作者史铁生。1983 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领奖典礼上,一位获奖者是坐着轮椅来领奖的。第二年,这个残疾人又以另外一篇小说获得该项殊荣,他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认识的主人公史铁生。今天,我们一块儿阅读他写的三篇散文《秋天的怀念》《合欢树》《我与地坛》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深切领悟文章蕴涵的深沉而伟大的母爱。 2、学习文章塑造人物的方法。 3、理解菊花、合欢树、地坛等物象的含义及作用。 三、整体感知 1、《秋天的怀念》《合欢树》《我与地坛》都是史铁生的作品,这三篇文章分别写了母亲为我做了哪些事? 预设: 秋天的怀恋 合欢树 我与地坛 ①我发脾气,母亲抚慰我;②母亲央求我去看菊花; ③母亲隐瞒病情; ④母亲临终嘱托 ①母亲给我寻各种偏方治病; ②母亲鼓励我写作; ③母亲到处给我借书; ④母亲冒雨或顶雪推我去看电影。 ①母亲目送我去地坛; ②母亲去地坛找我; ③母亲在家中担忧我 2、通过这三篇文章你感受到怎样的一位母亲?作者是采用哪些方式展现母亲的形象的? 预设: 母亲的形象: 示例一:这是一位宽容、慈爱、坚强、细心周到、无私、伟大的母亲。 示例二:只是一位聪明、美丽、心灵手巧、热爱生活、乐观、坚强、执着的母亲。 示例三:这是一位体贴关怀、隐忍宽容、顽强坚韧、聪慧过人的母亲。 表现母亲形象的方式: 预设一: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秋天的怀念》 “悄悄地躲”“偷偷地听”“悄悄地进”一系列的叠词和动词,写出母亲让“我”尽情发泄心中的苦痛,自己却强忍着内心的悲伤。表现了细腻而深沉的母爱。 预设二: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 ”《秋天的怀念》 动作描写,“扑”“抓”生动准确地写出了母亲非常在意“我”内心的感受。“忍”字写出了母亲尽管自己十分悲痛,却抵制悲痛去鼓励、安慰儿子的痛苦心情。语言描写和反复的手法,突出强调了母亲的复杂情感。一方面她自己正在不屈地与病魔抗争;另一方面她不希望看到儿子失去继续生活的勇气,她要努力给儿 子一份坚定的力量。 预设三:“那就好好写吧”、“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你小时侯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合欢树》 语言描写:“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为儿子寻求精神的支柱,希望重新燃起儿子生活的信心。 预设四:《合欢树》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了母亲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