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6全国版高考化学一轮 第七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第1节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五年高考 1.★(2024海南,8,2分)已知298 K,101 kPa时,2H2(g)+O2(g) 2H2O(l) ΔH=-571.6 kJ·mol-1,H2的临界温度(能够液化的最高温度)为32.98 K。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氢气的燃烧热ΔH=-285.8 kJ·mol-1 B.题述条件下2 mol H2和1 mol O2,在燃料电池中完全反应,电功+放热量=571.6 kJ C.氢能利用的关键技术在于安全储存与运输 D.不同电极材料电解水所需电压不同,产生2 g H2(g)消耗的电功相同 2.★(2020天津,10,3分)理论研究表明,在101 kPa和298 K下,HCN(g)HNC(g)异构化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HCN比HNC稳定 B.该异构化反应的ΔH=+59.3 kJ·mol-1 C.正反应的活化能大于逆反应的活化能 D.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的反应热 3.★(2020浙江1月选考,22,2分)在一定温度下,某反应达到了化学平衡,其反应过程对应的能量变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Ea为逆反应活化能,Ea'为正反应活化能 B.该反应为放热反应,ΔH=Ea'-Ea C.所有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高于或等于所有分子的平均能量 D.温度升高,逆反应速率加快幅度大于正反应速率加快幅度,使平衡逆移 4.★★(2023广东,17节选)化学反应常伴随热效应。某些反应(如中和反应)的热量变化,其数值Q可通过量热装置测量反应前后体系温度变化,用公式Q=cρV总·ΔT计算获得。 (1)盐酸浓度的测定:移取20.00 mL待测液,加入指示剂,用0.500 0 mol·L-1 NaOH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OH溶液22.00 mL。 ①上述滴定操作用到的仪器有 。 ②该盐酸浓度为 mol·L-1。 (2)热量的测定:取上述NaOH溶液和盐酸各50 mL进行反应,测得反应前后体系的温度值(℃)分别为T0、T1,则该过程放出的热量为 J(c和ρ分别取4.18 J·g-1·℃-1和1.0 g·mL-1,忽略水以外各物质吸收的热量,下同)。 (3)借鉴(2)的方法,甲同学测量放热反应Fe(s)+CuSO4(aq) FeSO4(aq)+Cu(s)的焓变ΔH(忽略温度对焓变的影响,下同)。实验结果见下表。 序 号 反应试剂 体系温度/℃ 反应前 反应后 ⅰ 0.20 mol·L-1 CuSO4溶液100 mL 1.20 g Fe粉 a b ⅱ 0.56 g Fe粉 a c ①温度:b c(填“>”“<”或“=”)。 ②ΔH= (选择表中一组数据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行。 三年模拟 5.★(2025届安徽高河中学10月月考,8)某化学反应的微观历程示意图如下,已知该反应属于放热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②→③过程中形成了非极性共价键 B.③→④是吸热过程 C.在该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 D.在该反应中,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大于生成物成键释放的能量 6.★(2025届山西部分学校12月联考,8)在PdC作催化剂和适宜的温度下,可用氢气与氧气作原料制备H2O2,其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g)+O2(g) H2O2(l) Δ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熵增的反应 B.H2O2的电子式为 C.加入PdC作催化剂,能使反应速率增大、焓变减小 D.反应物所含化学键的总键能小于生成物所含化学键的总键能 7.★(2025届吉林市一模,4)下列关于能量的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 A.催化剂能有效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不影响反应热 B.已知2CO(g)+O2(g) 2CO2(g) ΔH=-565.2 kJ·mol-1,则CO的燃烧热为565.2 kJ·mol-1 C.H+(aq)+OH-(aq) H2O(l) ΔH=-57.3 kJ·mol-1,则相同条件下含0.5 mol H2SO4的浓硫酸与含1 mol NaOH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放出57.3 kJ的热量 D.某吸热反应在一定温度时能自发进行,因此该反应是熵减反应 8.★★(2025届陕西西安中学10月月考,13)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失水可得到Na2CO3·H2O(s)或Na2CO3(s),两个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