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写作课《学会记事》教学设计 记事,同时也是为了传达感情、感染别人。要写出真情实感,关键是要写自己亲身经历的、感受深切的事情,说发自内心的话 教学目标: 1.培养观察能力,学会写清楚事情的经过。 2.体验在作文中表达真情实感的必要性。 3.尝试在叙事中抓住细节,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教学重点: 培养观察能力,学会写清楚事情的经过。 教学难点: 尝试在叙事中抓住细节,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教学用具: 多媒体、导学案 教学方法: 游戏法、讲授法、谈话法、分解练习法、诵读法、讨论法、比较法、评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写作文中的一项———学会记事。其实,我们每天的学习生活中都会发生大大小小的很多事,这里面一定有一些留在了我们心上。我们如何用笔把它写下来,或者说转述给别人听的时候,如何让别人听明白,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游戏———豆子接龙 游戏规则: 2、4 组同时开始,第一桌的同学夹起豆子,传给后桌,依次传至最后一桌。最后一位同学分别将豆子传给 1、5 组最后一位同学,传给前桌,依次传至第一桌。速度较快的获胜! 注:只能用筷子接触豆子,3 组同学为监督员并及时提供备用豆子。 游戏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本节写作课提供原材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验合作共赢感。 三、写作训练 1. 抓住要素写清楚 (1)记叙文六要素要写全。 (2)按事件的先后顺序(接豆前、夹豆中、传豆后)依次叙述,防止混乱或遗漏。 (3)重点描述事件经过(“夹”的过程)。 小支架:《散步》一文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 起因:一家人在田野散步。 经过:出现矛盾,解决矛盾。 结果:一家人向小路进发。 设计意图:课内带动课外,学生更熟悉,模仿起来较为容易。 三分钟写作,教师巡视并个别指导,观察组和比赛组各选一位同学展示写作成果。 2.真实经历写真情 (1)初级讨论:一年级小学生国旗下的演讲,流露的情感“真”还是“不真”?是否符合一年级的身份?请一位同学读,之后各抒己见,讨论一下。最后教师根据《教师博览》的一篇评论性文章做总结。 亲爱的老师、哥哥姐姐,你们好!我是一年级×班的×× 。金秋九月,五谷芳香,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我们迈入了向往已久的小学生活。这是一所历史名校,这里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先进,老师和蔼可亲,同学们充满活力。我为成为一名光荣的小学生感到骄傲和自豪。同学们,新的学期已经开始,让我们昂首阔步开辟新的征程。我们一定会像小蜜蜂一样,爱学习;像啄木鸟一样,啄掉身上的坏习惯,做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总的来说,大部分人不喜欢这个孩子的发言。《教师博览》针对这个演讲发表了一篇文章《如此油腻的儿童,是整个社会的痛》。这个孩子还是孩子吗 他的那种镇定自若、娓娓道来,让人只觉得要起鸡皮疙瘩。他的语言中以及浑身上下透出的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与世故,让人觉得油腻不堪…… (2)经典重现(圈画仍可以打动你的地方):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随机选一列同学用谈话法师生共同分析这段话。教师最后总结。 3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