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级下册心理健康科目《我们的班集体》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 一年级新生刚从幼儿园步入小学,正处于适应新环境、建立新人际关系的关键时期。对于 “班集体” 这一概念,他们尚处于懵懂阶段,虽然每天在班级中学习生活,但可能并未深刻理解班集体的意义和价值。良好的班集体能为学生提供温暖、支持和归属感,助力他们顺利适应小学学习节奏,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健康的心理。开展《我们的班集体》心理健康课程,旨在引导学生认识班集体,感受集体生活的乐趣,增强对班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其小学阶段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学生能够清晰理解班集体的构成要素,包括老师、同学、教室环境等,明确自己是班集体不可或缺的一员。 全面知晓班级规则和集体活动的重要性,如遵守课堂纪律可保障学习秩序,参与集体活动能增进同学情谊等。 深入了解同学之间的差异与共性,认识到每个同学都有独特之处,同时在班集体中又有着共同的目标和活动。 (二)情感目标 大力培养学生对班集体的热爱之情,让学生在集体生活中感受到温暖和快乐,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班集体活动的热情。 显著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明白个人行为与班集体荣誉紧密相连,愿意为维护班集体荣誉贡献自己的力量。 着力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引导学生关心、理解同学,学会换位思考,营造和谐友爱的班级氛围。 (三)技能目标 切实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参与小组活动,学会与同学分工合作、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有效提升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在班集体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倾听他人意见,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着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当与同学发生矛盾或在集体活动中遇到困难时,能够尝试运用恰当的方式解决问题。 (四)行为目标 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班级规则,积极参与班级事务,如主动打扫教室卫生、摆放桌椅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鼓励学生在与同学相处时,友善待人,乐于助人,如帮助同学解决学习难题、安慰情绪低落的同学等,促进班级和谐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全面认识班集体的内涵和重要性,让学生清晰了解自己在班集体中的角色和责任。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在活动中感受集体的力量和乐趣,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团队协作和沟通技巧。 (二)教学难点 助力学生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习惯,学会关心他人、融入集体,真正理解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引导学生在面对集体活动中的矛盾和问题时,能够冷静、理智地运用所学方法解决,避免冲突升级,维护班级和谐氛围。 四、教学方法 (一)游戏教学法 设计一系列有趣的团队游戏,如 “小小搬运工”(分组搬运物品,体验团队协作)、“名字接龙大挑战”(通过名字接龙增进同学熟悉度)、“班级寻宝”(在教室寻找与班级相关的物品,了解班级环境)等。让学生在游戏中积极参与、互动交流,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同时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对班级的认知。 (二)情境教学法 创设多种班级生活情境,如课堂上同学忘带文具、课间玩耍时发生小摩擦、集体活动中出现意见分歧等场景,通过角色扮演、视频展示等方式呈现。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应对方法,学会解决班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对班集体的适应能力。 (三)故事引导法 讲述一些关于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班级故事,如《蚂蚁搬新家》(蚂蚁们齐心协力搬食物)、《团结的小水滴》(小水滴团结起来形成大海)、《我们一起赢》(班级足球队通过团结协作赢得比赛)等。通过故事让学生明白集体的力量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班集体的热爱和为集体贡献的意愿。 (四)小组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