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41911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练习(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日期:2025-04-1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4次 大小:4095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高二,必修,选择性,2019,统编,历史
  • cover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练习 一、单选题 1.在12—13世纪欧洲的一些城市中,权力大小由财富而非由继承获得的等级决定,领导阶层主要是商人;市民的利益主要集中在商业贸易领域。这一现象( ) A.得益于理性主义的广泛传播 B.体现了欧洲城市化发展迅速 C.有利于推动欧洲的社会转型 D.进一步巩固了欧洲民族国家 2.关于古代中国的商业起源,有学者认为黄帝时部落有以畜牧业为主、有以“播百谷”为主,于是部落间有交换需求;有学者认为东周时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制盐、冶炼、纺织等随之发展,商业活动亦就开始。材料中的观点说明了( ) A.历史解释主观随意性强 B.原始社会已经开始商品贸易 C.社会分工促进商业兴起 D.商业发展必须有政策的扶持 3.公元前518年,波斯帝国国王大流士一世对货币制度进行改革,规定:中央铸造的金币称为“大流克”,可通行全国;行省铸造银币,一般只能在省内流通;自治城市铸造铜币,限城内使用。此外,大流士一世也对货币成色、重量进行了统一规定。这一改革( ) A.旨在改善货币的质量 B.便利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强化了君主专制统治 D.导致地方财富严重流失 4.811年,唐政府明令:“公私交易,十贯钱已上,即须兼用匹段(布匹),委度支盐铁使及京兆尹,即具作分数,条流闻奏。茶商等公私便换(飞钱)见钱,亦须禁断。”这表明,当时( ) A.信贷业务遭到限制 B.货币流通范围扩大 C.官商勾结现象严重 D.纸币用于商业经营 5.古代两河流域的借贷行为有文字合同,在泥板文书中标明债权人、债务人、数量、时间、期限、利率与罚息等事项,而且一般列举多位证人,用途也基本分成两大类即生活消费和投资,且在生活消费类借贷中,明显具有扶贫的特征。这反映了两河流域( ) A.法律体系较为完备 B.关注百姓生活状况 C.借贷行为较为规范 D.政府保护私有产权 6.古希腊各城邦商业贸易活动频繁,贸易纠纷时有发生。鉴于处理贸易纠纷时往往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核实契约内容的真实性,一些城邦开始设立专门的契约管理机构,负责契约的登记、保管与审核等事务。这一举措( ) A.有助于维护商贸秩序 B.易加剧城邦间的矛盾 C.提高了商业经营成本 D.推动了契约的普及化 7.20世纪时,考古工作者在欧洲一座凯尔特人首领墓葬(公元前6世纪)中发现了中国丝绸织物残片;此前,人们已在公元前1千纪中叶至前3世纪的南西伯利亚某遗址中发现了保存完好的中国凤凰刺绣和山字纹铜镜。这些发现( ) A.可说明农耕文明的优势 B.可印证青铜文化的起源 C.可证实游牧民族的迁徙 D.可探究亚欧贸易的渊源 8.西周时期,买卖契约称为“质剂”,这种契约写在简牍上,一分为二,双方各执一份。“质”、“剂”由官府制作,并由“质人”专门管理。官府的这一做法( ) A.使人们生活方式发生改变 B.杜绝了商业贸易中的纠纷 C.推动商品交易种类的增多 D.有利于维护经济活动秩序 9.公元前10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地中海沿岸的市场有来自远东和印度的谷物、酒类、纺织品、地毯和宝石,有来至黑海沿岸的铅、黄金和铁,有塞浦路斯的铜、柏树,也有希腊的各种工艺品。据此可知( ) A.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 B.丝绸之路商业贸易繁荣 C.国际贸易逐渐兴起 D.地中海是世界经济的中心 10.古巴比伦时期的大量私人契约中记载,雇主向受雇者发放工资的首要形式是支付银钱,若以其他实物向受雇者支付工资,必须得到受雇者同意,如果受雇者不接受实物工资,雇主仍需以银钱支付其工资。据此可知古巴比伦( ) A.社会矛盾异常尖锐 B.雇佣劳动成为主流 C.契约观念盛行民间 D.货币经济有所发展 11.中世纪早期的有偿借贷以生活性的消费借贷为主。为保护穷人,西欧教会和世俗国家在法律上禁止有偿消费借贷。中世纪中期以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