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与《山海经》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续编》等专集。 作者简介 16部 篇目 出处 文体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散 文 朝花夕拾 1926年3月18日,在北京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即“三·一八惨案”,鲁迅写了著名的《记念刘和珍君》(鲁迅当时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任教),怒批北洋政府,结果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后又因受守旧势力的排挤,他不愿意想到目前,只能借回忆生活写点文章聊以自慰,于是写出了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共十篇散文)。本文是《朝花夕拾》的第二篇,回忆了作者童年时期与家里女工阿长相处的情景。 背景链接 长妈妈 在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除写了自己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之外,还写到了—个人,这个人是谁呢 复习旧知识 作者从来没有写过一篇单独的文章回忆自己的母亲,但却写了这篇怀念保姆的文章。这位保姆不识文断字,又有些愚昧迷信,甚至连真名实姓都不为人所知,实在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那么,鲁迅为什么要写她呢?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我们—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解题 《山海经》是我国一部描述山川、物产、风俗、民情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奇书。全书共十八篇,分为《山经》和《海经》两个部分。它以描述各地山川为纲,记述了许多当地的神话传说。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阿长与《山海经》 1.阿长是谁? 阿长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姓名不详。浙江绍兴东浦人夫家姓徐,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做裁缝;她只生了一个女儿,后招进了一个女婿。在鲁迅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一个有影响力的人物。 2.《山海经》是一本什么书? 字形辨识 灸 jiǔ(针灸) 炙zhì(炙手可热) 诘jié(诘问) 拮jié(拮据) 骇hài(骇人听闻) 赅gāi(言简意赅) 琐suǒ(繁琐) 锁suǒ(封锁) 多音字 辟 bì(复辟) pì(精辟) pī(辟头)同“劈头” 帖 tiē(妥帖 ) tiě(请帖) tiè(字帖) 莫名其妙: 深不可测: 情有可原: 惶急: 诘问: 惧惮: 震悚: 面如土色: 粗拙: 害怕。 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追问、责问。 恐惧、着急。 从情理上可以原谅。 深得难以测量。比喻对人或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 没有人能说明他的奥妙,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脸色呈灰白色。形容惊恐之极。 粗糙低劣。 1.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每件事表现了阿长怎样的特点和品格,分别表现了作者对阿长的什么思想感情?本文的记叙线索是什么? 2.文章写长妈妈的事情哪些事是详写?哪些事是略写?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人? 3.文章围绕什么展开线索?可分为几部分?并归纳文章主旨。 预习检测 整体感知 黄胖而矮 没有名字——— “阿长”由来 低声絮说 喜欢切切察察 对“我”管束很严 喜欢“告状” 摆成“大”字的睡相 令人厌烦的种种规矩 懂得很多的道理 讲“长毛”的故事 讨厌阿长 为我买回《山海经》 感激阿长 地位卑微 饶舌多事 不拘小节 淳朴无知 热情善良 关心孩子 长妈妈 不大佩服 讨厌、不耐烦 非常麻烦 空前的敬意 产生新的敬意 作者写知道阿长谋害了“我”的隐鼠时,感情上是“憎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