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45114

9 木兰诗 课件(共22张PPT)

日期:2025-04-0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6次 大小:338204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木兰,课件,22张,PPT
  • cover
(课件网) 木兰诗 (北朝乐府民歌) 1.了解乐府诗;疏通文意,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的意义、虚词的用法。 2.理清诗歌中的故事情节,学习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 3.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充满传奇色彩的表现方法。 4.理解花木兰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学习目标 花木兰的故事源于《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北朝民歌是当时北方民族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 作品介绍 花木兰不姓花,而是姓魏,名木兰,生于北周,死于隋代。故里在虞城营郭北魏庄(今废)。北周时可汉募兵,本是木兰父 被征招,但他年老体弱,难以应征。而唯一的能代替他的木兰胞弟又年轻。无奈,木兰女扮 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十二年,屡立战功。自边防归来时,北周已亡,拜见了隋朝文 帝。文帝封她为尚书,她坚辞不授。归家后,脱去戎装,换上旧时衣裳,又现女儿真面目。后朝廷闻之,召她人京,欲纳她为妃,木兰以死拒之。 人物介绍 何为“乐府诗”? 古代主管音乐的官署称“乐府”。 乐府诗起源于汉武帝时期,乐府最初是掌管搜集、整理民间歌谣、民间文学的政府部门,后来经历代演变,人们将乐府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诗”。 “乐府诗”是继《诗经》《楚词》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 北朝乐府最有名的是长篇叙事诗《木兰诗》,它与《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木兰诗》又叫《_____》,选自宋朝_____编的《乐府诗集》,是北朝的一首_____。这首诗形成于民间,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它和《_____》一起被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璧”。 木兰辞 郭茂倩 乐府民歌 孔雀东南飞 机杼 可汗 鞍鞯 燕山 胡骑 戎机 朔气 金柝 红妆 著我旧时裳 傍地走 zhù kè hán ān jiān pèi yān jì róng shuò tuò zhuāng zhuó bàng 军帖 tiě 霍霍 huò 十二转 zhuǎn 鸣溅溅 jiān cháng yān yān 辔头 读准字音 通假字 通“ ”,伙伴。 出门看 伴, 帖 贴 伙 对镜 花黄,同“ ” 火 十二 古义:表示多数,不确指(例:军书十二卷) 今义:数词,十二 爷 古义:父亲(例:从此替爷征) 今义:爷爷 走 古义:跑(例:双兔傍地走) 今义: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 强 古义:有余(例:赏赐百千强) 今义:力量大 迷离 古义:眯着眼(例:雌兔眼迷离) 今义: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但 古义:只,仅仅(例: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今义:但是 闻 古义:听见(例:唯闻女叹息) 今义:用鼻子嗅 转 古义:勋位每升一级叫一转(例:策勋十二转) 今义:改换方向、位置、形势、情况 帖 昨夜见军帖(名词,文告) 对镜帖花黄(动词,同“贴”) 市 愿为市鞍马(动词,买) 东市买骏马(名词,集市) 愿 愿为市鞍马(动词,愿意) 愿驰千里足(动词,希望) 机 不闻机杼声(名词,织布机) 万里赴戎机(名词,重要的事情) 词类活用 策勋十二转(名词作动词,记) 愿为市鞍马(名词作动词,买) 文言句式 省略句:愿为市鞍马(“为”后省略“之”, 指代父从军这件事) 宾语前置句:问女何所思(“问女所思何”) 成语积累 磨刀霍霍 本形容磨刀声响亮,后常用来形容敌人在行动前频繁活动 扑朔迷离 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于辨别。 : : 互文 是指一联中的两句词语意思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修辞手法。(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翻译:木兰去各个集市买骏马、鞍鞯、辔头、长鞭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