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13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单元概述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1937 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在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经过14年抗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1931年 9月18日 1936年12月 1937年 7月7日 1937年 8—11月 1937年 9月 1937年12月 1938年3—4月 1945年4—6月 1929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3年 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联合国家 宣言》签署 十四年 抗战开始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全民族抗战 开始 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1938年6—10月 1940年 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为争取抗战胜利准备了条件 1941年12月 抗日战争胜利 九一八事变 七七 事变 南京 大屠杀 百团大战 中共七大 淞沪会战 台儿庄战役 武汉 会战 第三次 长沙会战开始 日本 侵略 敌后战场 正面战场 1937年 1939年9月 1942年1月 1945年2月 经济大 危机 爆发 罗斯福新政开始 苏联完成第二 个五年计划 雅尔塔会 议召开 平型关大捷 世界 二、时空观念 三、知识结构 时间 地点 背 景 借口 经 过 结 果 影 响 四、考点梳理 考点一: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 ①1927年,日本,提出了吞并亚洲、称霸世界的侵略政策(蓄谋已久) ②1929年爆发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日本为了摆脱经济和政治困境,加紧了侵略中国的步伐 ③国共两党的内战和分裂给了日本侵华以可乘之机 ④资本主义各国忙于应付经济大危机,对日本实施绥靖政策 柳条湖事件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于次日清晨占领沈阳,这就是“九一八事变”。 短短4个多月,东北三省全部沦于敌手。1932年,日本扶植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 ①对中国: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局部抗战,揭开了中国十四年抗战的序幕 ②对世界: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加剧了美日矛盾,开始打破华盛顿体系对日本的限制,打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格局 辽宁沈阳 背景 性质 时间 经过 意义 “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四、考点梳理 考点二:一二九运动 1935年12月9日 爱国救亡运动。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举行游行示威,遭到军警镇压。 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 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 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华北危机: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国民党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时间 地点 原因 概况 结果 意义 四、考点梳理 考点三:西安事变 西安 1936年12月12日 ①中华民族危机加剧; ②一二·九运动促进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③张学良、杨虎城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④蒋介石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亲赴西安威逼张、杨继续进攻红军 得到和平解决 ①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 ②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