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课时 常见的碱及其化学性质 1. 下列物质不属于碱的是 ( ) A. Ca(OH)2 B. KOH C. CaO D. NaOH 2. 下列有关NaOH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NaOH固体溶解时放出热量 B. NaOH稀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C. NaOH有腐蚀性 D. NaOH固体能吸收水蒸气而变质 3. 下列有关熟石灰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熟石灰又称消石灰 B. 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 熟石灰可由生石灰与水反应制得 D. 熟石灰为白色固体,微溶于水 4. 一瓶存放较长时间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附有一层白膜,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已知: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 ( ) A. 白膜都是氢氧化钙 B. 白膜的形成与二氧化碳有关 C. 白膜可用盐酸除去 D. 试剂使用后应及时塞上瓶塞 5. 下列各组气体中均能用固体氢氧化钠干燥的是 ( ) A. H2、O2、HCl B. H2、O2、CO C. H2、CO2、CO D. SO2、O2、CO2 6. 下列验证“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装置中(装置气密性均良好),不能观察到明显现象的是( ) 7. 下列各试剂中可用来鉴别NaOH溶液和Ca(OH)2溶液的是 ( ) A. 盐酸 B. 酚酞溶液 C. 石蕊溶液 D. 二氧化碳 8.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 ,在实验室里,检验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石灰水,而吸收二氧化碳常用氢氧化钠溶液,理由是 。 9. (2023·河北)小明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趣味实验,将U形管开口端放入烧杯内,观察到溶液进入U形管并流入另一端。 第9题 (1) 烧杯内的溶液呈 色。 (2) U形管开口端放入烧杯后,管内气体压强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溶液在管内上升并流入另一端。 10. (2023·无锡)市售饼干、海苔等食品包装中常用的干燥剂是 ( ) A. 生石灰 B. 氯化钠 C. 浓硫酸 D. 氢氧化钠 11. (2023·株洲)固体氢氧化钠在空气中不但易因吸收水蒸气而潮解,还会因吸收二氧化碳而变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① 潮解是物理变化 ② 变质是化学变化 ③ 变质是物理变化 ④ 潮解是化学变化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2. (2024·苏州工业园区模拟)t ℃时,加热烧杯中的石灰水,发现溶液变浑浊,测得此时溶液呈碱性。关于溶液变浑浊的原因,同学们有两种观点:① 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② Ca(OH)2与空气中CO2反应。他们设计以下方案进行探究,其中没有意义的是 ( ) A. 其他条件不变,隔绝空气,再做一个加热石灰水的对比实验 B. 将装有浊液的烧杯,用冰水冷却,恢复到t ℃,观察浑浊是否消失 C. 取适量浊液,过滤,往滤渣中加入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D. 取适量浊液,过滤,往滤液中加入酚酞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成红色 13. (2024·苏州工业园区模拟)氢氧化钠是一种常见的碱,在实验室及工业上有广泛的用途。 (1) 从微观角度分析,氢氧化钠固体是由Na+和 (填微观粒子符号)构成的。 (2) 电解水时,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 。 (3) 已知20 ℃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为109 g。20 ℃时,50 g水中最多溶解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某同学向温度为20 ℃的50 g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直至饱和,溶解的氢氧化钠的质量远大于所计算的量,原因是 。 第14题 14. 为验证CO2与NaOH能够发生反应,某同学按如图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1) 试剂滴加顺序往往会影响实验结果,若观察到的现象是“气球先膨胀,后变瘪”,则加入试剂的顺序应该是 (填字母)。 A. 先加入盐酸,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B. 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再加入盐酸 (2) 请解释气球“先膨胀”的原因: 。 (3) 写出气球“后变瘪”的化学方程式: 。 15. 某兴趣小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