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17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 建设的探索 一、单元概述 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民主政治建设也顺利进行,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56年,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得以建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中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出现了“大跃进”“文化大革命”那样的失误和曲折,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社会 性质 1949年 1953年 1954年 1956年 1957年 1958年 1966年 1976年 过渡时期 “一五计划”、三大改造 开始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 第一部《中 华人民共和 国宪法》颁布 三大改 造基本 完成 “一五计划”完成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 “文化大革命”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成就 探索失误 1955年 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60年代 1967年 1968年 美苏两级格局形成 赫鲁晓夫改革开始 勃列日涅夫 改革开始 欧洲共同 体成立 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 经济大国 世界 二、时空观念 三、知识结构 含义 确立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时间 地点 主要内容 意义 地位 意义 四、考点梳理 考点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 北京 1954年9月 (1)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2)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制度 颁布 主要 内容 特点 地位 意义 四、考点梳理 考点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1)标志着《共同纲领》行使宪法作用的历史使命的完成。 (2)为全国人民指明了一条清晰的、明确的通往社会主义的道路,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是中国走向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良好开端 时间 目的 基本 任务 特点 主要 成就 结果 意义 四、考点梳理 考点三:“一五”计划 1953 —1957年底 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等等 优先发展重工业 一大桥:武汉长江大桥1957 二铁路:宝成铁路、鹰厦铁路 三公路:川藏、青藏、新藏公路 四工厂: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沈阳飞机制造厂 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必要性 形式 结果 手工业进行社会方义改造 背景 形式 结果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时间 方式 创举 结果 意义 四、考点梳理 考点四:三大改造 分散个体经营影响农业生产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需要;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 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1955年,全国掀起了农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