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45628

【点拨中考】2025中考历史一轮复习21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课件)

日期:2025-03-3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9次 大小:88507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中考,点拨,2025,历史,一轮,复习
  • cover
(课件网) 第21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一、单元概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家重视科学技术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许多研究成果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文化事业也不断发展,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用等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变迁,见证了时代的进步。 1964年 10月16日 1967年 1970年 20世纪70年代 2003年 2015年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屠呦呦发现青蒿素 神舟五号成功升入太空并返回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世界 1993年 欧盟成立 20世纪九十年代 互联网开始普及 1976年 “欧共体”成立 二、时空观念 三、知识结构 年份 成 就 1964年 1966年 1967年 1970年 四、考点梳理 考点一:两弹一星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第5个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国家)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导弹飞行试验成功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第4个自己研制氢弹的国家) 意义: ①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②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1999年11月 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 2003年10月 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 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神舟七号) 2008年9月 2016年6月 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实现自动交会对接 2021年6月 神舟十二号与天和核心舱完成交会对接,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2021年10月 2022年6月 2022年11月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将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三名航天员送到了空间站。 神舟十四号发射 神舟十五号发射 四、考点梳理 考点二: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 载人航天精神: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 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概况 推广 影响 四、考点梳理 考点三:袁隆平和杂交水稻 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1)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战略措施 (2)中国的杂交水稻被推广到印度、越南、菲律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 (1)对国内:为解决我国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对国际: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具有重要贡献 青 蒿 素 概况 作用 科学技 术的重 要作用 四、考点梳理 考点四:屠呦呦和青蒿素 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 (2)科技进步能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3)科技进步改变了各国的经济结构,并推动了经济全球化 “双百”方针 成果 作用 四、考点梳理 考点五:文化事业的发展 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双百”方针)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等;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报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