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47379

第14课《驿路梨花》课件(共27张PPT)

日期:2025-04-0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1次 大小:275062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4课,驿路梨花,课件,27张,PPT
  • cover
(课件网)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春天一到。万物复苏,百花竟放。不必说鲜艳如火的桃花,也不必说粉红似霞的杏花,单是那洁白胜雪的梨花,就能引起人们的无边的遐思。唐代边塞诗人岑参就这样写过:“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描绘边塞雪花的美丽和洁白。洁白无瑕的梨花在微风的吹拂下,摇曳生姿,明艳动人,那一团团一簇簇的梨花,像雪堆云涌、银波琼浪。无论是驿站路上的处处梨花,还是池边院角独放的朵朵梨花,它们都洁白如雪,纯洁淡雅,香气四溢,呈现出一种充满诗意的美,令人陶醉!在云南哀牢山深处,也有一片美丽的梨花林,那里不仅梨花洁白清香,还有美丽动人的故事正在上演。让我们循着梨花的香气,走进彭荆风的《驿路梨花》一起去看看吧。 导入新课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14、驿路梨花 彭荆风 “驿路梨花”出自陆游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既有诗情,又画意。驿路在哪儿?梨花开时是怎样的景象?在此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以此为题,引人入胜。 学习目标 1、运用略读方法,粗知故事之意。 2、把握记叙顺序,品析构思之巧。 3、分析梨花含义,理解标题之妙。 作者简介 彭荆风(1929—2018),江西萍乡人,作家。多年来,他一直生活在云南边寨熟悉当地少数民族的生活,作品多描写边疆战斗生活和少数民族风俗人情,具有鲜明的边疆特色。代表作有短篇小说《边寨亲人》《卡瓦部落的火把》、长篇小说《鹿衔草》、中篇小说《蛮帅部落的后代》等。 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1977年11月27日《光明日报》。1950年春作者随军进入云南,在西南边疆四十余年,足迹踏遍云贵高原。1977年秋,党中央重新提出学习雷锋精神。作者想起边疆许多朴实的人和事,想起深山大岭里的小茅屋及默默为小茅屋做事的人,一股无形的力量使他拿起笔来,写下了这篇文章。 寨 驿路 露宿 竹篾 陡峭 喷香 暮色 撵 简陋 修葺 折损 菌子 恍惚 扛 麂子 掩映 晶莹 香气四溢 lù sù 字词清单 miè yì zhài niǎn kánɡ lòu jǐ yì qì huǎnɡ hū 迷茫:广阔而看不清的样子。还可以形容(神情)迷离恍惚。 修葺:使用对象较窄,多用于房屋,有时用于其他建筑物。 葺,修理、修建。 简陋:(房屋、设备等)简单粗陋,不完备。 陡峭:(山势等)坡度很大,直上直下。着重指坡度大,近乎垂直。 qiào jùn mù yǎn yínɡ pèn zhé qì rónɡ yì 篾( )竹篾 蔑( )蔑视 miè miè yì qiào qiào 峭( )陡峭 俏( )俏丽 驿( )驿站 绎( )演绎 ( )菌子 ( )细菌 菌 jùn jūn ( )扛着 ( )力能扛鼎 扛 kánɡ ɡānɡ ( )露宿 ( )一宿 ( )星宿 宿 sù xiǔ xiù ( )喷香 ( )喷泉 喷 pèn pēn 多音字 形近字 葺( )修葺 茸( )茸毛 一、赏析构思之妙 1、略读课文,勾画出文中出现的人物,他们分别与小茅屋有过什么故事?请分别以“我”和老余的行踪,小茅屋的建造、照料、维护的过程先后为序,梳理故事情节,并揣摩本文记叙顺序的妙处。 1、按照每分钟至少400字的速度阅读课文,限时4分钟读完。 2、略读时要注意不能指读,必须默读,可以扫读。遇到跟阅读重点无关的内容,可以跳读。 3、勾画出文中出现的人物,并关注他们与小茅屋之间的事件。用“谁+做了什么”的句式概括他们与小茅屋的关系。 略读要求: “我”和老余 瑶族老人 梨花 哈尼小姑娘 解放军叔叔 “借宿小屋”“给屋顶加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 “归还粮食”“给屋顶加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 向解放军学习,方便过路人,照料茅屋 向解放军和姐姐学习照料茅屋 学习雷锋,为方便路人而建造茅屋 “我”和老余借宿小茅屋 瑶族老人借住送米 “我们”一起修葺小茅屋 梨花的妺妺照管小茅屋 姐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