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群英会蒋干中计 导 入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听说过‘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故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个‘聪明人’被更高明的人算计的故事———《群英会蒋干中计》。 目录 知人论世 壹 整体感知 贰 探究文本 叁 探究人物 肆 壹 知人论世 作者介绍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相传为施耐庵学生,两人曾共同从事创作。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他著有十七种通俗演义,代表作《三国演义》,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最早版本为明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它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长篇历史章回体小说,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小说。 除了《三国演义》外,罗贯中还创作了《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小说,以及《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杂剧。 文学常识 四大古典名著 《水浒传》——— 施耐庵 罗贯中·元末明初 《三国演义》——— 罗贯中 ·元末明初 《西游记》——— 吴承恩 · 明代 《红楼梦》——— 曹雪芹 · 清代 四大名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它们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精湛的艺术表现和广泛的社会影响,成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品介绍 《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著名的章回体历史小说,也是我国小说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巨著,是我国古代小说跨入成熟阶段的标志。明清时期甚至有“第一才子书”之称。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群英会蒋干中计》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是赤壁之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它却自成篇章,颇似一篇有头有尾、趣意横生的短篇小说。课文写的是赤壁大战中的第一回合,也是周瑜展示雄才大略的第一个漂亮仗。 背景介绍 “赤壁之战”处于攻势的一方是曹操。曹操在扫平北方的军事势力后,挥戈南下,打算消灭刘表、刘备、孙权,以便统一全国。这时正好刘表病死,他的小儿子刘琮(cóng)向曹操投降。曹操便得了荆州,并任命降将蔡瑁,张允为水军都督,训练水师,准备顺江而下,扫平东吴。 “赤壁之战”处于守势的一方是东吴。东吴的不少官员面对曹操的八十万大军无心应战,力主投降。出使到东吴的诸葛亮舌战群儒驳倒了主降派,使孙权坚定了迎战的决心。孙权任命坚决拒曹的周瑜为都督,率兵抗曹。周瑜认为敌我双方的兵力虽然悬殊很大,但曹操渡江犯了兵家大忌,“素不习水战”是其致命的弱点。周瑜用了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和火攻等计谋最终大败曹军,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 背景介绍 背景介绍 贰 整体感知 读准字词 便宜行事 万弩齐发 迤俪前行 觥筹交错 不胜酒力 谙习水战 献于麾下 喝斩来使 碇石 抵当 中箭着炮者 橹棹 掷 偏裨 巾帻 (biàn yì) (nǔ) (yǐ lǐ) (dìng) (shèng) (huī) (zhào) (gōng) (ān) (pí) (zé) (zhǎn) (zhòng) (dǎng) (zhì) 梳理脉络 阅读课文,观看视频片段,按照小说情节发展的主要阶段对课文进行划分,为每个部分拟一个小标题。 梳理脉络 开端 (1~3段) 三江口战败,周瑜窥寨 发展 (4~6段) 周瑜设计,蒋干被惑 高潮 (7~8段) 周瑜泄密,蒋干窃书 结局 (9段) 曹操中计,误杀蔡张 尾声 (10段) 闻讯除忧,周瑜大喜 围绕“计”,以“定计———施计———中计”为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