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4课《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规定,历史选择性必修课程是必修课程的递进与拓展,从三个主要领域呈现更为丰富多彩的历史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从多角度认识历史的发展与变迁。根据2019年《考试大纲》,“考核目标与要求”中新增了“考察学生的人文精神与素养,引导其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历史备考在挖掘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更要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精神和人格。本节选择性必修课是在必修课程的基础上,进行加深和拓展,并与时政热点新冠疫情相结合,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构建科学合理功能互补的内容体系,突出历史学科的育人价值。 二、教学目标 1、总体目标:了解历史上的疫病以及人类取得的医学成就。 2、梳理分析历史上的疫病流行情况和古代中医药学的成就,认识疫病的流行在带来危机的同时也推动了医疗与公共卫生的进步,为有效控制新冠疫情提供借鉴(素养目标: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3、通过引导学生从近代社会阶段特征分析西医传入对中医冲击的原因,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更全面客观的认识历史(素养目标:唯物史观)。 4、培养学生辨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学生掌握科学的历史研究方法,使学生能够合作探究重大疫病对人们社会生活所产生的影响,理解西医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自觉爱护环境,提高公共医疗卫生意识(素养目标:史料实证)。 5、人类研究疫病不仅要看到它的微观影响,更应放大到宏观的人类历史上,历史本身的复杂性和历史认识的主观性给历史解释的客观性、可靠性、合理性带来了困难和干扰,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辩证、客观地理解疫病的影响,认识到疫病在客观上施加给人类的作用力要复杂得多(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6、了解古代及现代中医药学的成就,对比分析中西医药的特点,增强对中华文明成就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努力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承担社会责任的动力与信心,珍爱生命,自觉为战胜疫病做出贡献(素养目标:家国情怀)。 三、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课程模块2《经济与社会生活》“2.6医疗与公共卫生”第14课《古代的疫病与医学成就》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从医疗与公共卫生角度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变迁。本课内容共分为三个部分,古代的疫病、中医药的成就、西医在中国的传播。为能更好的与时政热点新冠疫情相结合,有效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本人对教材内容和顺序做了较大的调整,大胆创新,突破教材,重新整合,通过“死神来了”———战神来了”———精神来了”这条主线索,选择学生熟悉的情境,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展示丰富的教学资源,更好的落实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学科核心素养。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五、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在高二文科班讲授,学生通过高一一年的学习,对历史基础知识已有基本认知,本课内容比必修课程更丰富多彩,更贴近现实生活,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高二学生逐渐具有相对独立的价值判断能力,对于国家民族命运更易产生情感共鸣,抽象思维能力显著增强。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古代的主要疫病;中、西医药学的主要成就。 教学难点:疫病给人类及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及防治;正确看待中西医学的碰撞与融合。 七、课前准备、课时安排 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多媒体 八、学法指导 探究学习法、问题讨论法、材料分析法等 九、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