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50353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教学课件《为了忘却的记念》(共39张PPT)

日期:2025-04-2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4次 大小:931609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 cover
(课件网) 为了忘却的记念 鲁迅   我们印象中的鲁迅先生是 “横眉冷对千夫指”,目光凌厉,高冷逼人;其实鲁迅先生是 “俯首甘为孺子牛”,和蔼温暖,心有阳光。我们印象中鲁迅先生的文字像一把匕首毫不留情地插入敌人的心脏;其实鲁迅先生的文字像阳光如雨露似春风鼓舞了每一位向上向善的中国人。一篇《为了忘却的记念》让我们可以感受到鲁迅先生真挚的情怀。 情境导入 解题 1、为谁“记念”? 2、为何“记念”? 3、如何“记念”? 4、“为了忘却”? 为谁“记念”? 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发动了“4 12” 反革命政变,提出了“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口号,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从此白色恐怖笼罩在中国社会的上空。在残酷的镇压下,中国共产党通过地下组织等形式不断斗争,同时在上海创建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舆论上向广大民众宣传进步思想。国民党反动派则一方面利用反动文人对抗革命文艺运动,一方面大肆逮捕、拘禁、秘密杀害革命作家。 为谁“记念”? 1931年1月17日,柔石、白莽等“左联”的五位青年作家被捕,同年2月7日,被秘密枪杀于上海龙华。大批“左联”作家被通缉,鲁迅先生也时刻面临着被捕的危险。在闻知柔石等五位青年遇难的消息后,鲁迅先生悲愤难抑,挥泪写下了两篇文章,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进行揭露。在烈士遇难两周年的日子里,鲁迅先生再次用饱含血泪的笔,带着无限悲愤的感情写下了《为了忘却的记念》这篇纪念性文章。 梳理文章 第一部分:交代写作目的,回忆与白莽的三次见面。 第二部分:回忆与柔石的交往,顺带写冯铿。 第三部分:简述左联成立后对白莽的新了解及白莽、柔石的被捕。 第四部分:叙写五烈士被捕、遇害的经过,以及作者的境遇和悲愤的心情。 第五部分:抒发悲愤之情,揭露社会黑暗。 1 烈士遇害 2 抒发悲愤 3 回忆白莽 4 追忆柔石 5 柔白被捕 概括各章节标题(尝试用四个字) 文章内容 第一部分:交代写作目的,回忆与白莽的三次见面。 第二部分:回忆与柔石的交往,顺带写冯铿。 第三部分:简述左联成立后对白莽的新了解及白莽、柔石的被捕。 第四部分:叙写五烈士被捕、遇害的经过,以及作者的境遇和悲愤的心情。 第五部分:抒发悲愤之情,揭露社会黑暗。 鲁迅先生笔下的白莽和柔石是什么样的人 (可参考《记念刘和珍君》,抓住叙写回忆、描摹人物的文字) 品白莽 阅读与白莽三次相见的情形,并作批注。 品白莽 .....我们相见的原因很平常,那时他所投的是从德文译出的《彼得斐传》,我就发信去讨原文,原文是载在诗集前面的,邮寄不便,他就亲自送来了。看去是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面貌很端正,颜色是黑黑的,当时的谈话我已经忘却,只记得他自说姓徐,象山人..... 做事认真 富有才华、热爱文学 品白莽 夜里,我将译文和原文粗粗的对了一遍,知道除几处误译之外,还有一个故意的曲译。他像是不喜欢“国民诗人”这个字的,都改成“民众诗人”了。第二天又接到他一封来信,说很悔和我相见,他的话多,我的话少,又冷,好像受了一种威压似的。 爱憎分明 敏感率真坦诚 品白莽 我们第三次相见,我记得是在一个热天。有人打门了,我去开门时,来的就是白莽,却穿着一件厚棉袍,汗流满面,彼此都不禁失笑。这时他才告诉我他是一个革命者,刚由被捕而释出,衣服和书籍全被没收了,连我送他的那两本;身上的袍子是从朋友那里借来的,没有夹衫,而必须穿长衣,所以只好这么出汗。我想,这大约就是林莽先生说的“又一次的被了捕”的那一次了。 乐观坚强 品白莽 “生命诚宝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二者皆可抛!” 执着追求自由、真理 白莽形象 富有才华、率直坦诚、积极乐观、 具有坚定信念的革命青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