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 级 九年级 学 科 语 文 编 号 课 题 《湖心亭看雪》 课 型 新授课 课 程目 标 新课标要求中学生学习古文要积累实词、虚词,把握名言警句在当代的意义。理解文中寄寓的政治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把握本文的精神实质。结合作者生平、写作背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白描手法,体会作者的故国之思。积累文言词汇,体会虚词的妙用。 教学目标 1、识记张岱的相关文学常识,积累文中的重点文言词语。 根据注释翻译课文。2、品读文字的精妙和感悟作者孤傲高洁的情感。3、整体感悟,细心品读,体会本文白描的写法,理解本文的审美意境。4、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及创作背景,体会其家国之思。 教学重点 揣摩文中借助白描手法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叙事、写景、抒情交融的写作特色。2、把握文中的白描手法,体味小品文于细微处见情致的特点。 教学难点 把握文中的白描手法,体味小品文于细微处见情致的特点。2、感悟张岱超凡脱俗的雅趣和深沉的故国之思。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讲授法、对话诵读法、点拨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教 学 过 程 教学初案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识记张岱的相关文学常识,积累文中的重点文言词语。 2、根据注释翻译课文。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人说,西湖观景,晴景不如雨景,雨景不如雾景,雾景不如月景,月景不如雪景。在前人的笔下西湖的阴晴风雨已经被描绘得变幻多端,摇曳生姿了。西湖的雪景又将有怎样一番动人的意蕴呢?今天,我们就跟随着张岱去湖心亭看雪,去领略西湖的雪景。 二、走近作者,了解背景。出示 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号陶庵,明末清初文学家。出身仕宦世家,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清兵南下灭亡了明朝,他入山隐居、著书。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 《陶庵梦忆》这部散文集,是明末清初风霜雨雪的产物,是中国梦文化的艺术结晶,是国破家亡后的一曲曲悲哀挽歌。没有希望,没有奢求,没有期待,唯有哀怨,唯有梦忆。以梦忆为解脱,将家国之叹、故园之思、人生之悲寄予梦忆之中,这就是《陶庵梦忆》的艺术真谛。 三、自学交流,读顺读懂 1.准确读,读准字音 出示 崇祯(chóng zhēn)更定(gēng) 挐一小船(ná)毳衣(cuì)雾凇(sōng) 沆砀(hàngdàng)一芥(jiè)铺毡(zhān)强饮(qiǎng)更(gèng) 2.顺畅读,把握节奏 (1)指导读。本文是游记散文,句的节奏要根据意义来判断。重点词语要重读。例如: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此外还要通过抑扬顿挫的处理读出作者当时孤寂无奈的情绪。例如: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自由读。 ①个读,读准停顿、重音、语气。 ②点读,小组内评价朗读。 ③齐读,交流重点句读、全班齐读。 (3)指名读,检查诵读 教师指名一两名学生读文,检查学生诵读情况,其他学生听读,并对学生的阅读做出评价。 (2)结合课下注释,理解下列词义: 是日更定: 余拿一小舟: 雾凇沆砀: 上下一白: 焉得更有此人: 强饮三大白: 莫说相公痴: (3)对译下列句子: 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③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④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4)①大雪三日(名词活用作动词,下大雪) ②是金陵人,客此(名词活用作动词,客居) ③拥毳衣炉火(名词活用作动词,带着炉火) ④与余舟一芥(小草,这里名词用作状语,像小草一样的微小) (5)古今异义 ①白 古义:杯。例: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今义:白色。②更 古义: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例:是日更定也 今义:更加。 四、课堂小结:板书: 1、字音字形 2、文言常识: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品读文字的精妙和感悟作者孤傲高洁的情感。 2.整体感悟,细心品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