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下册《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教材解析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是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以幽默的语言讲述了急性子顾客在四天内不断改变做衣服的要求,慢性子裁缝都一一答应的有趣故事。本单元语文要素聚焦于“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 。故事以对话推动情节发展,人物语言极具个性,为学生学习通过语言描写塑造人物形象提供了良好范例。作者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将急性子顾客和慢性子裁缝的性格特点刻画得淋漓尽致,使故事充满趣味和戏剧性。通过学习本文,学生能够体会民间故事的独特魅力,掌握了解故事主要内容的方法,学会复述故事,并提升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故事充满兴趣,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初步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但对于把握人物性格特点、理解故事中的幽默表达,以及有条理地复述故事,还需要教师引导和训练。他们在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连贯性方面还有提升空间,在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时,可能难以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和趣味。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民间故事的独特魅力,体会中华文化中蕴含的生活智慧和幽默风趣,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对民间文学的热爱。 语言运用:会认“缝、箱”等10个生字,会写“性、卷”等12个字,正确读写“性子、布料”等词语。掌握多音字“缝、夹” 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语气。了解故事主要内容,能复述故事。 学习运用个性化的语言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积累生动的语言素材,提升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生动性。 思维能力:通过分析人物对话和故事情节,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复述故事和对故事进行创意改编的过程中,激发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对故事内容进行个性化思考和表达。 审美创造:欣赏故事中通过幽默语言和鲜明对比塑造出的生动人物形象,感受故事的趣味性和艺术魅力,培养审美情趣,能够通过表演、改写等方式创造性地展现对故事的理解。 思政元素:从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和行为中,明白做事要讲究效率,同时也要懂得耐心和沉稳的重要性,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做事态度。 体会民间故事所传达的生活哲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点滴,善于从生活中汲取知识和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的性格特点;了解故事主要内容,能借助表格等方式梳理情节,复述故事;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语言的特点。 难点:深入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体会故事中蕴含的道理;能够生动、详细地复述故事,突出人物性格特点,并在复述中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想象。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趣味导入 1. 放一段关于两个性格迥异的人在生活中发生的趣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提问:“同学们,这两个人的性格有什么不同?如果一个慢性子的人和一个急性子的人碰到一起,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请几位同学分享自己的想法) 3.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这样的故事———《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动画短片,引发学生对不同性格人物的关注和思考,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自然引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圈出生字词,尝试自主认读。 2.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学生认读,正音后,开展“词语大冒险”游戏巩固生字词读音,重点强调“缝、箱、衬、衫”等字的读音。 3. 分析生字结构和笔画。如“卷”字,上面的两点要写得紧凑。利演示生字的书写顺序,学生书空练习。 4. 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强调书写姿势和规范,如“货”字下面的“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