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观 沧 海 01 新课导入 02 教学新知 03 课堂练习 04 课后作业 目录 CONTENTS 新课导入 观 沧 海 曹 操 新课导入 《说唱脸谱》 窦尔敦 关羽 典韦 曹操 张飞 新课导入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 曾历任 大将军、丞相,封魏王,建安二十五年卒。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杰出的诗人。 代表诗作有《步出夏门行》《蒿里行》《短歌行》等。文学史上“三曹”是指曹操、曹丕、曹植。曹操雅爱诗章,好作乐府歌辞,今存二十一篇。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 他的诗歌散文清峻整洁,气魄雄伟,慷慨悲凉,篇中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了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 选自《曹操集》。 新课导入 历史背景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乐府诗 乐府诗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 汉乐府掌管的诗歌按作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庙歌词,其性质与《诗经》中的“颂”相同;另一部分则是采集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教学新知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教学新知 教学新知 教学新知 教学新知 教学新知 全诗由一个字来统领全文,大家能找出这个字吗? “观者,谛视也” ———许慎《说文解字》 1、看,察看。 2.看到的景象或样子。 3.对事物的看法、认识。 “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以下十句写观海所见、所闻和所感。 教学新知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动静结合, 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教学新知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再写草木,仍是静态,次写洪波,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写山岛草木,充满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教学新知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诗人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虚景,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主要描写了太阳、月亮、星辰银河都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入海里。 教学新知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两句是诗的附文,为合乐而加,它是曹操乐府诗集《步出厦门行》中每一章的最后一句,跟诗的内容没有关系。 教学新知 曹操站在高高的碣石山上 1、看到了什么? 2、听到了什么? 3、想到了什么? 观 沧 海 曹 操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所见 所听 所想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主题思想 课堂练习 1.背诵课文。 2.课外阅读曹操的作品。 课后作业 感谢您的观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