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57686

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第二十课 爱心行动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5-19 科目: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8次 大小:2998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第二十,爱心,行动
  • cover
20四年级下册《爱心行动》教学设计 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 20.爱心行动 学科 心理健康 年级 四年级 单元 版本 北师大版 册别 下册 1.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材的“爱心行动”一课,内容编排巧妙。“爱心体验营”让学生体验残疾人的不便,激发爱心;“爱心放映厅”借故事和分享唤醒爱;“爱心行动所”通过小品表演,培养关爱他人的品质;“爱心传递局”升华爱心意识。最后总结,引导学生将爱心融入生活,全面培养学生的亲社会行为与爱心。 学生情况分析:四年级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自我意识虽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爱心行动与意识较为缺乏,但内心天生善良且富有爱心。小学中高年级学生需要扩大人际交往范围,促进亲社会行为,而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认知和表达能力,能理解他人基本需求,也能在引导下参与团队活动,在课堂中可通过一系列活动引导强化,使爱心转化为积极品质,助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探究式、互动式、合作学习、学科实践。 4.信息技术准备:多媒体 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习目标 评价内容与方式 1.通过参与“爱心体验营”“爱心放厅”“爱心行动所”“爱心传递局”等活动过程,学生能够认识并体验爱心行动,学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他人献爱心,主动关心弱势群体; 2.学生能掌握与人交流、合作完成任务的方法,提升表达与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良好品德,增强亲社会行为意识,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逐步成长为富有爱心、积极奉献的社会公民。 1.考察学生在“爱心体验营”、“爱心行动所”任务及小品表演的完成情况;关注“爱心放映厅”的分享表达与“爱心传递局”思路;留意学生对不同群体的态度及亲子行动的表现。 2.教师观察、小组互评、学生自评和家长反馈,采用打分、等级评价和定性描述等形式,全面评估学生在课程中的综合表现。 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学习重难点 突破方法 学习重点:认识到爱心行动的意义,在多种体验与思考中,深化对爱心行动的认识和体验。 学习难点:结合学生实际,学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用自己的行动为他人献爱心。 1. 借“爱心体验营”模拟体验,“爱心放映厅”引发共鸣,让学生认识并体验爱心行动。 2. 通过小组活动,引导学生将爱心化为行动。 4.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一、热身活动 1.引入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开启一场特别的爱心之旅。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需要帮助的人,你们有没有想过用什么方式去帮助他们呢?现在,让我们一起进入“爱心行动”,去探索答案吧! 2.热身活动:每四人为一组,分别扮演盲人、双手残疾人、双腿残疾人、聋哑人。大家要在老师指令下共同完成一幅画,再由聋哑人传达绘画内容。 3.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本环节通过活动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引发学生继续学习的欲望,并且让学生初步感知残疾人的不便与获得帮助后的愉悦,进而揭示主题。 二、尝试表达 1.播放视频《李栋的故事》 2.教师提问:①看完李栋的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②回顾曾经,你是否也有爱心时刻呢 请分享一下。 (3)学生思考并分享。 (4)教师小结。 本环节通过故事唤醒学生内心的爱,通过分享学生自己的爱心时刻,挖掘学生内心 的爱心资源,为爱心行动打下基础。 三、学习方案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6人。 2.任务布置:教师明确告知小组任务为围绕探访福利院或敬老院编写并表演小品,强调表演要真实感人,突出主动交流、关心他人和关爱弱势群体的主题。 3.资料收集:小组成员通过回忆生活经历、询问家人朋友、查阅书籍或网络搜索等方式,了解福利院、敬老院的生活场景,以及与弱势群体交流的注意事项和感人故事。 4.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