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 核心素养导向 3.6浩瀚的宇宙 核心概念: (九)宇宙中的地球--9.5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了解银河系的大小和结构,知道银河系是宇宙中的一个 普通星系,认识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历史。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宇宙空间分布着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宇宙是运动变化着,膨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 科学思维: 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会越来越多 探究实践: 制作银河模型,对模型进行评价和改进;并根据模型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通过收集资料,对资料进行梳理。 态度责任: 从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宇宙是运动变化着的、膨胀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 难点:制作银河系模型,对模型进行评价和改进。 教具学具 为学生准备:陀螺、纸片、米粒、胶水、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聚焦:从太阳系到银河系(5分钟) 1.同学们,之前我们探索了太阳系,知道它由八大行星组成。但老师想问:太阳系是宇宙的全部吗? (预设:当然不是!宇宙比太阳系大得多。) 2.阅读书本:很好!那太阳系位于哪个更大的星系里呢?请快速翻到课本,找到答案。 (预设:太阳系在银河系里,银河系是一个巨大的星系。) 3.完全正确!(展示银河系图片)这就是银河系,有人说它像“旋转的漩涡”,仔细观察它的形状,你们发现了什么特点? (预设:看起来像一个扁平的盘子,中间凸起,周围有很多弯曲的旋臂。) 观察得很细致!这个扁平的盘状结构,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索的银河系。接下来,我们一起动手揭开它的秘密。 引出课题《浩瀚的宇宙》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和课本阅读,引导学生从已知的太阳系拓展到更大的宇宙结构,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借助银河系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银河系的结构特征,为后续深入探索宇宙知识奠定基础,引出课题《浩瀚的宇宙》。) 二、探索:建构银河系与宇宙的认知(20分钟) 活动1:阅读资料,提取关键数据(5分钟) 1.请各小组合作,3分钟内从资料中提取银河系的3个关键信息,并完成学习单第一题。(下发资料卡) (学生分组阅读,教师巡视) 2.时间到!哪个小组先来分享? (预设:我们组发现银河系由2000亿~4000亿颗恒星组成,直径约10万光年。) 3.数据很准确!那“光年”是什么单位?谁能用资料里的公式解释? (预设:1光年是光走一年的距离,等于9460万亿千米!大约是绕地球2.36亿圈。) 惊人的数字!这说明什么? (预设:银河系大的难以想象) 活动2:制作银河系模型(10分钟) 1.现在,我们用模型来研究银河系。请用纸盘、米粒和彩笔制作银河系模型。注意两点:形状特点和恒星分布。(分发材料) (学生分组操作,教师指导) 2.(走到第三组)你们为什么把米粒粘在旋臂上? (预设:因为资料说恒星集中在旋臂,像漩涡一样旋转!) 3.科学家们也是这么认为的!你们组的模型很科学。(展示模型)大家看,这个模型中间凸起、四周扁平,旋臂上的米粒代表恒星密集区,这就是银河系的典型结构! 活动3:对比河外星系(5分钟) 1.银河系是宇宙中唯一的星系吗?看这张图片(展示仙女座星系),对比银河系,你们发现了什么不同? (预设:仙女座星系更大,直径是银河系的2倍,恒星数量也更多!) 2.没错!这说明宇宙中还有无数像银河系一样的——— 全班齐答:河外星系! 讲解:是的,银河系只是宇宙中的一粒沙。 (设计意图:通过三个活动引导学生从数据到模型再到对比,逐步深入理解银河系的特征。活动1让学生提取关键数据,培养信息筛选能力;活动2通过动手制作模型,加深对银河系结构的理解;活动3对比河外星系,拓展视野,让学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