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同学们,想象一下,你站在一座古老的亭子上,眼前是滚滚长江,远处是曾经的金戈铁马。你会想到什么?辛弃疾在登临京口北固亭时,正是怀着这样的心情。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词,感受他的情感。 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目 录 壹 貳 叁 肆 知人论世 吟咏词韵 文本解读 合作探究 第一讲 第一讲-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和爱国者。 与苏轼齐名,并号称“苏辛”,史上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词风多样,以激昂豪迈,风流豪放为主;也不乏妩媚清丽之作;笔法气势雄健、慷慨苍凉,意境深沉;长于用典。 其词题材广阔,主要书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河山、描绘农家生活及抒情小词。 能文能武的“词中之龙”,却是个“职场失意人” 第一讲-作者介绍 他,是金戈铁马的将军: 爱喝酒,还专门写了首词《西江月·遣兴》吐槽自己喝醉了连松树都想扶。 喜欢交朋友,和朱熹、陆游等文人都是好朋友。 21岁就敢带着50人冲进5万人的敌营,活捉叛徒,简直比武侠小说还热血! 梦想着“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惜生不逢时,壮志难酬。 他,是才华横溢的词人: 写起词来豪放不羁,被称为“词中之龙”,和苏东坡并称“苏辛”。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字里行间都是英雄气概。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又能写出如此柔情。 他,也是“职场失意人”: 一心想收复失地,却总是被排挤,42岁就早早退休,回乡下种地去了。 在乡下盖了个“稼轩”,自号“稼轩居士”,过起了田园生活,但心里还是放不下国家大事。 他,更是个有趣的灵魂: 第一讲:作者介绍 第一讲: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当时辛弃疾已经66岁高龄,担任镇江知府。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对金国采取妥协投降的政策,辛弃疾等主战派人士备受排挤。开禧元年,宰相韩侂胄为了巩固自身地位,准备北伐金国。辛弃疾被重新起用,担任镇江知府,负责京口一带的防务。 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年轻时曾参加过抗金义军,并立下赫赫战功。然而,由于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辛弃疾的北伐主张始终得不到采纳,他本人也屡遭排挤,壮志难酬。晚年被重新起用,但已年迈体衰,对北伐前景充满忧虑,内心悲愤交加。 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面对滚滚长江,遥望中原故土,不禁感慨万千。他追忆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如孙权、刘裕等,感叹他们当年叱咤风云的英姿。他联想到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以及自己壮志难酬的境遇,内心充满悲愤和忧虑。 第一讲:解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词牌名。又名“永遇乐慢”“消息”。 原是用于祝寿宴会等的宫廷乐。北宋柳永创调;苏轼词为此调通行之正体。 京口:古城名,即今江苏镇江。 北固亭:又名北固楼,今镇江东北的北固山上。 第一讲:文体知识 晴 怀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遗迹等为题材,抒发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对现实的思考以及对人生的感悟。 怀古诗常用对比、衬托、用典等手法,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起源: 怀古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诗经》中的一些作品就带有怀古的意味。 发展: 汉代以后,怀古诗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诗歌体裁,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怀古诗人和作品。 繁荣: 唐代是怀古诗的繁荣时期,李白、杜甫、刘禹锡等诗人都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怀古诗。 延续: 宋元明清时期,怀古诗继续发展,出现了苏轼、辛弃疾、陆游等著名的怀古诗人。 第一讲:文体知识 晴 代表作品: 唐代: 李白《越中览古》、杜甫《蜀相》、刘禹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