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58245

2025年高考历史百题挑选过关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含答案)

日期:2025-04-0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6次 大小:109140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25年,高考,历史,百题,挑选,过关
  • cover
2025年高考历史百题挑选过关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分。 1.下列图片分别为古代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和社会生活的情景,图片反映了() A. 人类在旧石器时代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B. 古代不同地区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 C. 古代不同地区生产力水平的发展状况 D. 人类由食物生产者变成食物采集者 2.19世纪70—80年代,美国商人斯威夫特创办了肉类加工厂,把屠宰和包装分成几道独立工序,利用传送带进行流水作业,并雇佣工程师设计冷冻车厢,以便长途运输鲜肉,他还陆续开办工厂,利用肉类加工厂的下脚料生产肥料、肥皂和甘油等。斯威夫特的经营模式() ①体现了产业分工不断细化 ②得益于铁路交通业的发展 ③成为近代机械生产的开端 ④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范本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3.农牧业的产生提供了稳定的食物来源,要求更细密的社会分工,这促进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进而出现剩余产品、社会分化和阶级。为了控制生产资料和剩余产品,国家开始产生。材料旨在说明() A. 人类文明产生具有曲折性和长期性 B. 农牧业是古代最重要的生产部门 C. 阶级和国家出现是文明产生的标志 D. 生产力的发展是文明产生的根源 4.美国学者布雷伍德指出:因为人类学会了生产食物———而不是采集、狩猎或收集食物———把食物贮藏在粮仓和牲圈了,他们不得不而且也有能力大批地定居下来。人类的能量一旦解放出来并且投入到许多新的工作中去,随之而来的就是专门的非农业的工艺的发展。因而,像诸如基本机械原理的发现,纺织、犁耕、轮作制陶以及冶金术的许多发明的迅速出现,就绝非偶然。作者重在说明() A. 农业的出现为人类提供了稳定的食物来源 B. 农业的出现促进了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 C. 农业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重要标志 D. 农业的出现导致了社会生产关系重大变化 5.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经济与社会生活”主题系列展中收集了以下资料,最适合作为本次研究子主题的是 A. 农业生产中耕牛的使用 B. 不同地区对动物的驯养 C. 古代文明间的交流互鉴 D. 中外庄园式劳作的发展 6.有学者认为,在中国的“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之间应增加“玉石时代”,这是中国历史特有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化遗存中首领“惟玉为葬”“以玉为礼”,各不同区域文明中都有大量玉器出土,较为复杂的玉器组合只出现于大型石棺墓内。由此可见,“玉石时代”中华文明的特征是() A. 从事渔猎采集,过着原始群居迁徙生活 B. 阶级分化明显,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C. 地域分布广泛,奠定多元一体政治格局 D. 崇尚敬天保民,逐渐产生华夏认同观念 7.西方某智库通过定性和定量的动态评分模型,对113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食品安全风险问题进行了评估。表所示为该智库发布的2022年度“全球食品安全指数”报告(部分国家)。据表可推知 排名 国家 得分 排名 国家 得分 1 芬兰 83.7 25 中国 74.2 3 挪威 80.5 28 新加坡 73.1 4 法国 80.2 43 墨西哥 69.1 12 奥地利 78.1 43(并列) 俄罗斯 69.1 14 新西兰 77.8 68 印度 58.9 16 捷克 77.7 77 埃及 56.0 19 德国 77.0 107 尼日利亚 42.0 22 澳大利亚 75.4 111 也门 40.1 注:“对食品的购买力”和“获取食物的容易程度”两项指标对最终评分的影响超过 80%,而“质量与安全”指标的影响不足20%。 A. 美国是世界最大粮食出口国 B. 欧洲各国粮食价格差异较小 C. 亚太地区食品供给普遍紧张 D. 南北粮食保障水平差距明显 8.在美索不达米亚东北部的莫耶,从公元前7000年地层处,考古学家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从其中出土了石制锄头、人工种植的大麦、小麦和各种豆荚,还有驯化的山羊和绵羊的骨头;从同一地层还出土了大量野驴和瞪羚的骨头及蜗牛、橡树子、阿月浑子等采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