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 材: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兵戎相见 戎装 汉字起源 字由“戈”、“甲”构成。“戈”是古代的一种兵器。“甲”是防护衣,所以“戎”是兵器的总称。引申为“军队”“战争”等义。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自幼聪慧。 时空日志一:2.认识王戎 魏晋时期,有七位文人,他们不流于世俗,经常在竹林里聚会、喝酒,被人誉为“竹林七贤”。 王戎就是“竹林七贤”之一。 时空日志一:2.认识王戎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没有摘道路旁的李子 摘取 25 道路 旁边 李子 扩词法 时空日志一:3.理解题目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王戎不取道旁李 zhū jìng róng 时空日志二: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边读边圈出文中的人物。 尝与诸小儿游 竞走 唯戎不动 zhū jìng wéi 请读准以下词句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王戎不取道旁李 文中有哪些人物? 诸小儿 众多 ①众,各; ②姓。 翻阅工具书 联系生活实际 谁/干什么? 什么/怎么样? 时空日志二: 2.学会停顿,读出节奏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王戎不取道旁李 请读出节奏 本次航行,恭喜你获得以下锦囊: 用“谁/干什么”“什么/怎么样”的方法划分停顿,读出节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读懂文言文的方法 结合注释 查字典 联系上下文 借助插图 联系生活实际 时空日志三: 1.联系所学文言文,回顾读懂文言文的方法。 注释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雅量》。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自幼聪慧。 曾经。 争着跑过去。 只有。 的确如此。 ① ③ 【竞走】 ② 【尝】 ④ 【唯】 ⑤ 【信然】 王戎七岁,尝 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 取之,唯 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王戎不取道旁李 ① ② ③ ④ ⑤ 时空日志三: 2.小组合作学习,运用已学方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句意。 注释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雅量》。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自幼聪慧。 曾经。 争着跑过去。 只有。 的确如此。 ① ③ 【竞走】 ② 【尝】 ④ 【唯】 ⑤ 【信然】 王戎七岁,尝 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 取之,唯 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王戎不取道旁李 ① ② ③ ④ ⑤ 结合注释 王戎七岁的时候, 曾经与小朋友们一起去游玩。 注释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雅量》。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自幼聪慧。 曾经。 争着跑过去。 只有。 的确如此。 ① ③ 【竞走】 ② 【尝】 ④ 【唯】 ⑤ 【信然】 王戎七岁,尝 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 取之,唯 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王戎不取道旁李 ① ② ③ ④ ⑤ 结合注释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折 zhé ① 断,弄断; ② 损失; ③ 弯,弯曲。 zhē ① 翻转; ② 倾倒。 shé ① 断; ② 亏损。 弯,弯曲。 借助插图 折 翻阅工具书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守株待兔》 儿童急走追黄蝶。 《宿新市徐公店》 走———古义:跑 今义:行走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