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62779

8.1 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 课件(共26张PPT)+内嵌视频 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04-04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7次 大小:3568104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4-2025,七年级,法治,道德,初中,2024
  • cover
(课件网) 8.1 薪火相传的传统 美德 政治认同: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华人文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 道德修养:提升自身道德品质,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和谐、友善、向上向善等道德准则,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健全人格:让学生在面对多元文化时,保持理性与包容塑造积极向上、勇于担当、善于合作的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责任意识:明确传承和弘扬中华人文精神是每一个公民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 素养目标 学习重难点 重点 中华美德的内容 中华美德的重要性 难点 中华美德的重要性 导入新课 同学们,如果遇到老人摔倒,你会扶吗?为什么? 2025年2月22日下午,界牌中学三(5)班学生栾林妍、高美琳放学途经一社区小路时,发现顾爷爷因不慎从楼上摔下,额头与手部受伤出血。当时,老人倒在地上,难以起身。两人立即上前搀扶老人至路边,用随身携带的纸巾为其按压止血,并细心清理伤口。确认老人意识清醒后,她们又迅速联系其家属,并陪伴在侧直至家人赶到。 然而,两位学生的善举并未止步于此。当晚,她们因牵挂老人伤势,主动登门探望。期间,发现顾爷爷家中另有隐情:长期卧床的奶奶需人照料,而受伤的顾爷爷只能勉强睡在床旁。更令人揪心的是,厨房锅里的水已烧干,两位老人的晚餐尚未准备。见此情景,栾林妍和高美琳当即挽起袖子,为老人烧水煮饭,整理家务,直至一切安顿妥当才离开。 案例分享 思考:尊老扶弱是我国的传统美德,而中华传统美德有何重要性? ①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道 德理念和规范,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 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 ②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 是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1.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据《元史》记载,元代大学者许衡同众人 一起逃难,时值盛夏,人们又饥又渴。有人发现路边有一裸梨树,大家便争先恐后去摘梨。许衡却端坐树下,不为所动。人们问他为何,他答道:“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们说乱世中梨树无主,许衡说:“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探究与分享 谈谈你对“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的理解。 “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的大意是,梨看似无主,可以随意摘取,难道我的心也没有主人吗?许衡通过这个反问表达了自己的道德立场和原则,即尽管外在环境可能混乱无序,但个人的内心应当保持正直和自律,坚守自己的原则和道德底线。这体现了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启示我们为人处世要讲规矩,做事情要符合道义,要自尊自重,有羞耻之心。 点拨: 2.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 (1)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 ①判断一切是非、善恶、荣辱,都需要明确的标准。 ②“由义为荣,背义为辱。”中华民族一贯以遵守道德为荣,以违背道德为耻。 ③这一荣辱观念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国人日用而不觉的道德标准。 相关链接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孝,指对父母长辈的尊重和爱戴;悌,本义指对兄长的敬爱和恭顺,也泛指对同辈和朋友的尊敬和友善;忠,指尽心竭力、尽职尽责,常指为国尽忠;信,指讲诚信;礼,指为人处世懂礼貌、讲规矩;义,指做事情符合道义;廉,指廉洁奉公;耻,指自尊自重,有羞耻之心。 杭州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联合杭州日报推出“崇德向善———公民道德建设优秀案例”栏目,通过挖掘基层公民道德建设的身边故事和亮点举措,呈现杭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生活融合的生动实践,探索有时代特征、中国内涵、城市气质的公民道德建设新路径,为杭州争当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