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65055

4.1 被动运输 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1

日期:2025-04-03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79次 大小:1745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被动,运输,教学设计,高中,生物学,人教
  • cover
高中生物必修一《被动运输》教学设计 授课年级:高一年级 课时安排:2课时 教材版本: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1《分子与细胞》 核心素养渗透: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 一、教学重难点分析 1. 教学重点 生命观念:渗透作用原理及细胞膜选择透过性的生物学意义 科学思维:通过实验现象归纳被动运输的特点,构建数学模型分析物质浓度与运输速率的关系 科学探究:设计并实施"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的探究实验 社会责任:联系临床输液、作物施肥等生活实例,理解生物学原理的应用价值 2. 教学难点 原生质层结构与半透膜的类比分析 通道蛋白与载体蛋白的作用机制区分 渗透作用中水分子的双向运动与净流量变化的辩证关系 二、教学整体设计 设计理念:以"问题链"驱动深度学习,通过"现象观察→模型构建→实验验证→迁移应用"四阶递进,落实核心素养。 技术融合: 虚拟仿真实验(渗透装置动态演示) 显微摄像技术(实时观察质壁分离过程) 数字化传感器(监测溶液浓度变化) 教学资源: 1. 3D动画《细胞膜的物质运输》 2. 实验材料包(洋葱表皮、不同浓度蔗糖溶液、载玻片等) 3. 学习任务单(含数据分析表格、概念图模板) 三、教学过程设计 第1课时:渗透作用原理与细胞吸水失水 环节1:情境导入———生活现象启思(8分钟) 【创新导入】 教师展示三组生活现象,引发认知冲突: 1. 播放短视频:咸菜腌制过程中体积缩小渗出汁液 2. 呈现CT影像:医疗输液使用0.9%生理盐水 3. 展示实物标本:清水浸泡后恢复挺直的萎蔫绿萝 问题链设计: Q1:这些现象背后的共同生物学原理是什么? Q2:细胞如何像"智能门卫"控制物质进出? Q3: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吸水机制是否相同? 【设计意图】 从生活经验切入,建立"宏观现象微观机制"的认知桥梁,激发探究欲望。 环节2:模型建构———渗透作用原理探究(20分钟) 【探究任务一】半透膜渗透装置分析 1. 虚拟实验: 通过PhET仿真实验平台,学生自主调节: 半透膜孔径大小(0.11nm) 蔗糖溶液浓度梯度(5%30%) 添加大分子染料观察扩散路径 2. 数据分析: 记录不同条件下液面高度变化,完成表格: 实验条件 液面变化趋势 水分运动方向 30%蔗糖溶液(半透膜) ↑ 清水→蔗糖 5%葡萄糖溶液(全透膜) — 双向平衡 等浓度溶液(半透膜) — 动态平衡 3. 核心概念生成: 学生小组归纳渗透作用发生条件: 半透膜的存在(结构基础) 浓度差驱动(动力来源) 溶剂分子的净流动(动态平衡) 【设计意图】 数字化工具突破微观过程可视化难点,培养数据分析和模型建构能力。 环节3:实验探究———动/植物细胞渗透现象(15分钟) 【对比实验】 1. 动物细胞实验: 显微投影展示红细胞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的形态变化 关键问题: 红细胞涨破时的浓度阈值是多少? 临床输液为何必须使用生理盐水? 2. 植物细胞探究: 分组进行"洋葱表皮质壁分离"实验: 操作指导: 实验步骤代码化呈现 def 质壁分离实验(): 制作临时装片 → 低倍镜观察 → 滴加30%蔗糖 → 5分钟后观察 → 清水复原 ``` 现象记录: ![质壁分离过程显微图像] (插入典型细胞状态示意图) 【设计意图】 双重对照实验深化结构与功能观,培养规范操作和显微观察技能。 环节4:概念辨析———原生质层结构解析(10分钟) 【结构模型拆解】 使用3D可拆卸细胞模型,重点解析: 1. 原生质层组成:细胞膜+液泡膜+细胞质 2. 半透膜特性验证: 荧光标记实验显示蔗糖不能透过 同位素示踪证明水分子自由通过 【辩证思考】 为何死亡的植物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 引导学生理解膜结构完整性的生物学意义。 第1课时板书设计 ``` 一、渗透作用原理 1. 条件:半透膜 + 浓度差 2. 方向:水分子顺相对含量梯度运输 3. 平衡状态:v(进)=v(出) ≠浓度相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