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专题训练: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列选文并完成题目: ①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②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③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④“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⑤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 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⑥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那是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 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 亚洲之东 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 燕然勒功 至今热血犹殷红 ⑦我父亲诞生于1896年,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 (节选自《邓稼先》) 下列关于《邓稼先》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文以一百多年的民族情结、50年的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 B.选文引述“五四”时期的一首歌曲,作为邓稼先一生的写照,并呼应《邓稼先》全文第一部分,把邓稼先的贡献置于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背景中。 C.全文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做了详细介绍,还穿插古文、诗歌、电报等内容,形式是散的,但主题是集中的。 D.全文分段较多,长句与短句交替使用,简洁精炼、铿锵有力。同时,语言平实,情感真挚。 阅读杨振宁的《邓稼先》选段,回答问题。 “两弹”元勋 ①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上完小学和中学以后,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②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③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④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⑤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 ⑥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做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⑦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⑨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2.选段写了邓稼先哪几个方面的情况?请简要概括。 3.“他得到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一句中“立即”一词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思想品质? 4.文章引用张爱萍将军的话作为结尾,有什么作用? 现代文阅读 闻先生真是一团火 王京雪 ①20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