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永 远 跟 党 走 第12课 永 远 跟 党 走 壹: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法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前提: 实行地区: 国家统一领导 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内容 建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地位 自治 独立 ≠ 制度筑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永 远 跟 党 走 西汉 唐朝 元朝 清朝 魏晋南北朝 张骞出使西域 西域都护府 文成公主入藏 安西都护府 北庭都护府 新疆:伊犁将军 西藏:驻藏大臣 台湾:台湾(府)省 西藏:宣政院 台湾:澎湖巡检司 北魏孝文帝改革 ①历史传统:我国历史上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中国国情和历史传统。 2、原因: 结合以下材料,分析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壹: 制度筑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永 远 跟 党 走 (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相互交叉的……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过中原。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而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区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 ———周恩来 ②现实情况:我国各民族的分布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的特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中国国情和历史传统。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传统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①历史传统:我国历史上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中国国情和历史传统。 壹: 制度筑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永 远 跟 党 走 2 3 1 1949年《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 1954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壹: 制度筑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永 远 跟 党 走 ④1959-10-25 宁夏回族自治区 ①1947-5-1 内蒙古自治区 ③1958-3-5 广西壮族自治区 ⑤1965-9-9 西藏 自治区 ②1955-10-1 新疆维吾尔 自治区 第一个省级自治区 自治区(5) 自治州 (30) 自治县(旗) (120) 70%以上的少数民族人口生活在自治地方 。 壹: 制度筑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永 远 跟 党 走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①保障了少数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权利以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利 ②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奠定了基础 壹: 制度筑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永 远 跟 党 走 比较经济特区和民族区域自治异同 项目 经济特区 民族自治区 不同点 目的 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的共同利益 城市或者地区 特点 相同点 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都从国情出发,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深圳,珠海,汕头, 厦门,海南岛 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五个自治区 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