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66987

第四单元 修身正己 能力提优卷 (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日期:2025-05-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8次 大小:4483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第四,语文,七年级,统编,学年,2024-2025
  • cover
第四单元 修身正己 能力提优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考试范围: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共4分) 彩陶是历史悠久的国粹,陶瓷艺术之中的艺术。早在距今七千年左右的半坡文化时期,陶制品上便出现了最早的彩绘。瓷上作品相比纸本作品更具张力,彩陶艺术中róng合了艺术家的各种创作思想、风格、语言。风格各异而又多zī多彩的彩陶艺术珍品,是我国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suì guī      B.cuì guī C.cuì guì      D.suì guì (2)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2分) róng(  )合  多zī(  )多彩 2.诗文默写。(8分) 花木本是无情之物,韩愈《晚春》中的“①        ,②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表现出诗人爱春惜春之情。周敦颐《爱莲说》中的“莲,③       �———�用象征手法,把莲花比作君子,用“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④       �———�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王维《竹里馆》中“⑤        ,⑥       �———�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展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诗人或借景抒情,或借古讽今。李商隐的《贾生》中“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借汉文帝问鬼神之事,揭示唐晚期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现实;赵师秀的《约客》中“⑦        ,⑧       �———�描写江南梅雨时节清新幽静的景色,衬托诗人孤寂、无聊的心情。 3.班级拟开展“《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整本书阅读”分享活动,请你结合作品内容从以下角度任选其一,写一段120字左右的文字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4分)   角度一:人物塑造 角度二:钢铁精神 角度三:写作手法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浅阅读是基本上不需要思考而采取浏览式、娱乐式的阅读方式,它所追求的是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愉悦。 ②如今,这种阅读方式广为流行,阅读内容主要是手机短信和网络新闻、小说、图片等。 ③阅读是一个人获得知识、滋养精神最有效的方式,然而阅读也有“浅”“深”之分。 ④深阅读的过程既是汲取知识的过程,也是质疑、探究,形成更深层价值取向、实现精神跨越的过程。 ⑤深阅读指对有价值的作品进行反复揣摩、深刻思考的阅读,如沉浸在一部纸质名著中的阅读。 A.①⑤②③④  B.①⑤③②④ C.③②⑤④①  D.③①②⑤④ 5.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请你参加班级开展的“孝心伴我行”的主题活动。(共9分)   材料一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当今人们认为“孝”就是能够赡养父母。而马和狗也都有人饲养,能说“孝”吗 若不尊敬父母,那和养牲口有什么区别   材料二 《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做人子女,要行孝,应先从爱护自己开始,不要让父母为我们身体的伤病而担忧;更要记得“德有伤,贻亲羞”的警言,严于律己,不做不仁、不义、无信、无礼的事让父母蒙受羞辱。 (1)根据材料,从对待父母和对待自己两个角度说说如何行孝。(3分) (2)班级决定在母亲节来临之际办一场“母爱·感恩”的主题晚会,请你为节目诗朗诵《游子吟》和下一个节目女声独唱《妈妈的吻》写一段串词。60字左右。(4分) (3)谈到尽孝,有人说:“我工作忙,钱赚得还太少,等我将来有时间和能力了,我会来尽孝。”针对这种“将来再尽孝”的观点,你怎么看 谈谈你的看法。(2分) 二、阅读(22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6~9题。(16分) 作家梁晓声印象 刘晓鸥 ①今年年初,电视剧《人世间》在央视播出后好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