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学年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单元测试卷 科学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A B C C B C D A D C C D A D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图示的地貌中,其形成的主要作用力不同于其他三者的是( C ) A.长江三角洲 B.海岸边的怪石 C.喜马拉雅山脉 D.沙漠中的石头蘑菇 【答案】C 【解答】解:长江三角洲、海岸边的怪石和沙漠中的石头蘑菇都属于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喜马拉雅山脉属于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综上所述,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2.关于如图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说法正确的是( A ) A.月影峰位于智贤峰的东北方向 B.甲处是山脊 C.智贤峰的海拔比月影峰的海拔低 D.①、②两条登山线路,线路②坡度更缓 【答案】A 【解答】解:读图可知,图中有指向标,根据指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为北向判断,月影峰位于智贤峰的东北方向;故A正确。 甲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故B错误。 图中的等高距为100米,智贤峰的海拔在500米以上,月影峰的海拔在400米以上,智贤峰比月影峰海拔高;故C错误。 ①、②两条登山线路中,线路②等高线比线路①密集,坡度更陡;故D错误。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3.南浔地处浙江北部杭嘉湖平原,该地河网密布,故有“水晶南浔”之称,形成该平原的外力因素主要是( B ) A.冰川 B.流水 C.风力 D.海浪 【答案】B 【解答】解:杭嘉湖平原主要是长江携带泥沙冲积而成的,因此,形成该平原的外力因素主要是流水。 故选:B。 4.小金在测定土壤的成分时,进行了如下的几个实验,实验操作与解释合理的是( C ) A.图甲实验中,用相同体积的海绵块代替铁块,实验效果相同 B.图甲实验中,为了防止加水过程中土壤坍塌,可将土壤压实后再进行实验 C.图乙实验中,灼烧过程中观察到土壤颜色变黑有焦味产生,证明土壤中含有有机物 D.图乙实验中,取新鲜土壤加热,减少的质量就是土壤中有机物的质量 【答案】C 【解答】解:A、泡沫块密度小,会浮在水面上,实验效果与铁块不相同,A错误。 B、将土壤压实后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发生改变,B错误。 C、土壤中的有机物燃点低,容易燃烧,颜色变黑并有焦味产生,C 正确。 D、新鲜土壤加热至质量不再变化为止,减少的部分除了有机物还有水分,D错误。 故选:C。 5.2024年6月,“嫦娥六号”返回器携带新一批月球土壤样品回到地球,与地球土壤相比,月壤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 C ) A.微生物 B.空气 C.矿物质 D.腐殖质 【答案】C 【解答】解:A.月球上的环境极端且不具备地球微生物生存的条件,如温度、大气和水分等,因此月壤中不可能存在微生物,A不符合题意。 B.月球上没有大气层,因此月壤中不可能存在空气,B不符合题意。 C.月球土壤主要由岩石风化和陨石撞击产生的碎片组成,这些碎片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因此月壤中一定存在矿物质,C符合题意。 D.腐殖质是土壤中由植物残体和微生物分解形成的有机物质,月球上没有生命存在,因此月壤中不可能有腐殖质,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玉米等旱地作物适宜在较干燥的土壤中生长,如果种植在湿润的土壤中,因水分比例过大,将导致植物的根不能正常呼吸而腐烂,俗称“霉根”,根据下表中土壤分类相关信息,判断最有可能导致玉米“霉根”的土壤是( B ) 土壤名称 土壤质地 砂土类土壤 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 黏土类土壤 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 壤土类土壤 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质地较均匀 A.砂土类土壤 B.黏土类土壤 C.壤土类土壤 D.都可以 【答案】B 【解答】解:由于黏土类土壤的排水性较差,水分容易在土壤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