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67399

第15课《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

日期:2025-04-1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1次 大小:193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15课,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
  • cover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学科:语文 年级:二年级(人教版) 教学目标: 1、会认 5 个生字,会写 4 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并背诵古诗。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课前准备:课件、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化,其中古诗词就是一个 万紫千红的百花园,多少文人墨客在这里挥洒笔墨,留下许多优秀的 诗篇。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古诗园,走进南宋诗人杨万里,去看一 看他眼中的西湖是一种怎样的境界,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板书课题。齐读。师注意指导“净慈寺 ” 的读音及题目的停顿。相机解释“净慈寺 ”和“林子方 ”。从题目当 中你知道了什么?想想诗题是什么意思?(诗人杨万里)早晨从净慈 寺出来送别他的朋友林子方。 介绍作者杨万里。 1.杨万里这位诗人大家一定很熟悉,还记得我们学过他的哪些诗 吗?你能来背一背吗?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杨万里的一首诗,是关于荷花的,你们看 过荷花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美丽的荷花荷叶图。我们一起欣赏 一下。(课件出示:荷花、荷叶、最后定格。) 3、你能用几个词或一句话来描述你所看到的美景吗?能具体些 吗?(指导:你可以说它的形状、颜色,或者你的感受) [设计意图]:很多的学生从未见过荷花,这对于学习这首古诗造 成了一定的影响,所以课前,让学生花一部分时间让学生欣赏西湖美 丽风光,让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产生一种阅读期待。古诗的教学 步骤一般分为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四部分。接下来再次 让学生欣赏定格的荷花莲叶图,用词语形容所看到的美景,必能让学 生从整体上、宏观上认识荷花,初步感受荷花之美,为下面的学习作 好铺垫。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1、杨万里看到这样的美景,作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传诵至今, 它就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板书诗题,强调“晓 ”“慈 ”的写 法。)解诗题:从诗题,可以看出这首诗写的是一件什么事?(指导: 从诗题中找出时间、地点、人物。带着这样的理解你再读一读诗题。) 2.我们来看这首诗。出示全诗。初读全诗: (1)想要学好诗,首先我们就要把诗读正确,读通顺。下面请 同学们放开声音读一读这首诗,如果有拿不准的字可以请教老师或同 学,读不通顺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2)学生自读,师巡视,了解读书情况。(3)指读,正音。 3、诗,我们已经会读了,你还读懂了些什么? 让学生自由说自己的理解。教师不作更多的评价。(你怎么知道 的?课前查阅工具书可是一个好习惯。语言的理解很多时候都是只可 意会不可言传的。) 三、品读诗句,感悟诗情 1、同学们,从题目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可诗中着重写的是荷 花和荷叶,(板书)诗中描绘了怎样迷人的风光呢?我们一起来欣赏 一下。(课件出示一组荷花莲叶图。) 2、学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示) (1)谁能用词语来形容一下荷花、荷叶的颜色。() 的荷叶 () 的荷花 (2)荷叶是嫩绿的,碧绿的、鲜绿的,荷花是红艳艳的,红彤 彤的,那么诗中又是怎样来写这种绿、这种红的?(3)板书:无穷 碧 别样红 指导朗读:读出荷花之红,莲叶之绿。 3、探究原因,深入诗情:荷叶为什么是无穷碧,荷花又是别样 红的呢?带着问题去诗中寻找原因吧。(出示全诗。) 荷叶之多--“接天 ”: (1)接天,你的感觉是?你能用几个词说一说荷叶的多吗?你 来读一读,读出荷叶之多。 (2)教师语言描述:满湖的荷叶,挨挨挤挤的,一眼望不到边, 仿佛与天相连。远远望去,绿得让人心旷神怡,绿得让人陶醉。 (3)指导朗读:读出莲叶之多,之绿、之美。 阳光映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