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68561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教案

日期:2025-04-07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8次 大小:2173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4课,海峡,岸的,交往,教案
  • cover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海峡两岸的交往 一、教材内容定位 本课选自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承接香港澳门回归内容,聚焦1949年后两岸关系演变。教材通过政策演变、机构互动、民间交往三个维度展现两岸关系发展脉络,既是国家统一主题的延续,也是现代史国情教育的重要组成。 二、核心素养渗透 (1)史料实证:通过《告台湾同胞书》原文、九二共识会谈纪要等原始材料分析政策内涵 (2)历史解释:辩证看待不同历史时期对台政策的调整动因 (3)家国情怀:体认两岸同胞血脉联系,树立维护国家统一的使命感 (4)时空观念:制作两岸关系大事年表梳理发展时序 (5)唯物史观:分析经济基础对两岸关系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三、重难点分析 重点突破: (1)政策演变逻辑链:从武力解放到和平统一的转变依据 (2)关键事件影响链:汪辜会谈、胡连会晤等标志性会晤的历史作用 (3)实证分析能力:通过两岸贸易数据图表解读经济融合趋势 难点解析: (1)九二共识内涵辨析:理解两岸对一个中国原则的各自表述 (2)台海局势复杂性:结合国际格局分析外部势力干预的表现形式 (3)代际认知差异:针对Z世代学生设计台海现状认知引导方案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文献档案: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影印件、1992年海协会函件 (2)影像资料:《台湾1945》纪录片片段、两岸春节包机新闻视频 (3)数据可视化:1990-2020年两岸贸易额动态曲线图 (4)教具模型:特制中国地图磁性拼图(含台湾模块) (5)实物展品:台湾高山茶与福建铁观音茶叶对比样本 五、创新导入设计 【乡愁情境营造】 (1)多媒体播放配乐诗朗诵《乡愁》(余光中),投影展示1949年海峡分隔历史照片 (2)实物展示:课前收集学生家族中两岸亲属的老照片制作照片墙 (3)问题链驱动: 诗中"浅浅的海峡"指哪里?造成分隔的历史原因? 观察照片墙,哪些物品能证明两岸亲缘关系? 拼图挑战:请学生将台湾模块嵌入中国地图并陈述地理依据 【设计意图】通过视听触多感官刺激建立情感联结,运用家族史实景触发共情,地理拼图强化领土主权认知,为政策学习铺垫情感基础。 六、教学实施过程 第一环节:政策演进脉络梳理(时空观念建构) (1)时间轴绘制: 发放1949-2020年空白时间轴模板 分组标注重大政策节点:武力解放(1949)、和平解放(1955)、告同胞书(1979)、江八条(1995)等 对比标注台湾当局对应政策:三不政策(1979)、国统纲领(1991) (2)政策模拟决策: 情境设置:1978年邓小平听取台海局势汇报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军事顾问、经济学家、外交官提出政策建议 史料佐证:提供1978年大陆GDP数据、美军第七舰队部署图等决策依据 第二环节:关键事件深度解析(史料实证训练) (1)九二共识解构: 原始文件对比:展示海协会"两岸同属一中"表述与海基会"一中各表"复函 小组辩论:正方"共识奠定对话基础" vs 反方"分歧埋下隐患" 教师点拨:强调"求同存异"的政治智慧 (2)胡连会晤影响: 视频观摩:2005年连战北大演讲节选 概念地图:学生绘制会晤产生的经济、文化、政治影响分支图 延伸思考:比较国共1945年重庆谈判与2005年北京会谈异同 第三环节:民间交往实证分析(历史解释深化) (1)经济融合探究: 数据解读:分析1990-2020年两岸贸易额曲线(2008年三通实施后的陡增趋势) 案例研讨:台积电南京建厂、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政策 模拟计算:假设台湾水果关税降低10%对市场价格的影响 (2)文化认同建构: 茶文化体验:对比冲泡台湾冻顶乌龙与安溪铁观音 语言游戏:找出"土豆/花生""捷运/地铁"等两岸用语差异 创意写作:以"一封跨越海峡的家书"为题进行故事接龙 第四环节:现实挑战思辨应对(家国情怀培育) (1)阻碍因素分析: 材料辨析:解读《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