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作者:许晨 “蛟龙”探海 新课导入 十几年前,中国网友曾在论坛里共同喊出一句非常振奋人心的话: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上节课我们在杨利伟的文字中漫步太空,探索星辰,今天就让我们跟上许晨的脚步,乘蛟龙探海,开始又一段征途! 素养目标 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积累字词句。 品味语言,体会作品的文学性及“蛟龙”探海的故事。 体会科学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整体感知 01 许晨,山东德州陵城区人,第六届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山东文学》社原主编社长,青岛市作协名誉主席,青岛市文联文学院一级作家。出版了《人生大舞台———样板戏启示录》《琴声如诉》《真情大援川》《耕海探洋》等数部散文集和报告文学专著。曾获第五届冰心散文奖、第七届鲁迅文学奖。 作者介绍 写作背景 2012年6月24日,“蛟龙号”创造了7000米的世界探海新纪录,引发了全国对深海科考的关注,岛城作家许晨也关注了这一海洋利器。在各方的帮助下,2014年6月,许晨登上了“蛟龙号”的母船“向阳红09号”船,开启了远洋科考之旅,也由此成为中国作家亲临“蛟龙探海”现场的第一人。此次科考原计划40天,结果航程中相继遇到了浣熊、夏浪、娜基利三股台风,拖延至57天才成功返航。此次“下海”历时近两个月,航程9200多海里,跟潜航员、科学家和水手们的朝夕相处,让许晨品尝到了“蛟龙号”团队的酸甜苦辣,取得了大量第一手鲜活丰富的素材。经过一年的创作,长篇报告文学《第四极———中国“蛟龙号”挑战深海》创作完成。 知识链接 “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是中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可在占世界海洋面积 99.8%的广阔海域中使用,对于中国开发利用深海的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 文体常识 报告文学:报告文学是运用文学艺术,真实、及时地反映社会生活事件和人物活动的一种文学体裁,它的基本特征是新闻性、文学性。 新闻性:即指报告文学含有新闻报道的特点,不仅具备及时性,而且具备新闻报道意义上的真实性。 文学性:即指报告文学又不同于一般新闻报道的简单实录,而是通过选择提炼,在保证真实性的前提下突出反映对象的典型意义,形象化地加以表现,并体现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从而使之具有较高的可读性、感染力和说服力。 明确读音 蛟龙( ) 憧憬( ) 蹒跚( ) 蓦然( ) 矗立( ) 瞩目( ) 突袭( ) 宏图( ) 浩瀚( ) 绘声绘色( ) 淋漓尽致( ) 波澜起伏( ) 劈波斩浪( ) jiāo chōnɡ jǐnɡ zhǔ xí mò hónɡ pán shān chù hàn huì lín lí lán pī 字词积累 憧 憬: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 蹒 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蓦 然:突然。 瞩 目:把视线集中在一点上。 宏 图:远大的设想;宏伟的计划。 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谈话等详尽、透彻,发挥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很彻底。 字词积累 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也说绘影绘声、绘声绘影。 浩瀚无际:水势盛大,形容广大,无边无际。 波澜起伏:形容水面上的水波泛起时的样子。 劈波斩浪:船只行进时冲开波浪,比喻排除前进中的困难和障碍。 突 袭:用兵力出其不意地进攻;突然袭击。 矗 立:高耸地立着。 结构梳理 自主阅读课文,根据关键句和旁批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概括层义。 第一部分(第1—3段):“蛟龙”探海的背景。 第二部分(第4—20段):“蛟龙”探海的过程。 第二部分第一层(第4—10段):“蛟龙”探海的困难和意义。 第二部分第二层(第11—15段):“蛟龙”探海的经过。 第二部分第三层(第16—20段):“蛟龙号”潜航员和“神州九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