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72937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课件(共35张PPT)

日期:2025-04-0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6次 大小:8835822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2课,民族,大团结,课件,35张,PPT
  • cover
(课件网) 民族大团结 无穷之路 我国少数民族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有四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存在,封建地主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有30多个民族,当时有3000多万人口;处于封建农奴制的约400万人口;处于奴隶制的,当时约有100万人口;保留原始公社制残余的,当时约有60万人口。 西藏 农奴制 四川 彝族奴隶社会 云南 佤族原始社会 壹 一条下山路 (图源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 (图源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 十五年被转卖十一次案例表 越西县瓦吉木乡非彝根噶西苏嘎惹 (图源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 一、一条下山路 一、一条下山路 材料一: 阿土勒尔村坐落于大凉山腹地的古里拉达大峡谷深处,距县城72 公里,有100 余户480 多人,曾经是典型的贫困落后山村。 该村勒尔组位于海拔约1400 米的悬崖之上,高低落差约800 米,过去村民主要靠12 段218 级藤条和木棒编成的“天梯”出入。抬头是悬崖峭壁,低头是深沟险壑,有些地方能下脚的空间还不到半个脚掌大……村里的孩子们每进出一趟都战战兢兢,村民和扶贫干部每翻越一次都犹如在“鬼门关”走了一遭。 ———阿克鸠射《我的“悬崖村”和<悬崖村>》 一、一条下山路 阅读材料思考:阻碍悬崖村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呢? 行路难制约着阿土勒尔村脱贫致富,修路一直是村民最大的期盼。 一、一条下山路 为改善“悬崖村”艰难的出行条件,凉山州和昭觉县拨款将藤梯升级为钢梯。修好钢梯不到4 个月……慕名而来的游客也越来越多…… ———阿克鸠射《我的“悬崖村”和<悬崖村>》 一、一条下山路 2020 年5 月12 日至14 日,“悬崖村”84 户建 档立卡贫困户344 人走下悬崖,离开已经生活了7 代 人的山村,搬至72 公里外昭觉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 迁移民安置点。悬崖之上的生活从此成为记忆。 想一想:搬下悬崖后还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吗? 问题当然不止于此。 比如钱,从何而来? 搬出来以后,如何谋生? 国家要做的还有很多。 找一找:观察左侧的图片,思考并总结国家采取了哪些方法解决了悬崖村的难题。 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 ①联合企业,修建现代农业产业园。 ②抽调有经验的公务员,和高学历的年轻扶贫队员驻村对口帮扶。 ③…… 2020年11月1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昭觉县等7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被称为“中国最贫困角落”之一的大凉山整体摆脱贫困。 曾经的“悬崖村”贫困户,人均纯收入从2076元增加到8918元,实现了“一步跨千年”后的第二次历史飞跃。 贰 守望生命路 记起了儿时家门口的那片还是田地 转经的奶奶裹着藏毯远看湖面涟漪 静靠在她的膝旁听她讲述解放记忆 穷苦的农民翻身歌唱在这还是先例 伴随着金色阳光洒照在这世界屋脊 青色的巨龙 穿过冻土封锁的雪域圣地 她看见贡嘎银色巨鸟腾空起飞 她听见玛尼堆旁318的音轨 高楼大厦富立原本荒芜的大地 时代号角吹灭原本贫富的差异 在我两岁那年有人曾为这里牺牲 上学时 老师告诉我他的名字叫孔繁森 现在我学着他脚步踏遍每个乡村 缺氧不缺精神 老西藏的传承 大学毕业的冬季 我分配到了多地 基层公务员的经历 我看到了新的生气 逐渐繁华的经济看病的费用也降低 人们脸上的笑意是精准扶贫的意义 想一想:请在歌词中找一找西藏发生变化的原因 二、守望生命路 1959年,西藏进行民主改革,彻底消灭封建农奴制。 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进藏干部加强当地建设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 ” 2001年,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开始修建。 作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是青藏铁路面临的三大世界性难题。每年有数万工人在海拔4000米至5072米的唐古拉山作业。 二、守望生命路 依斯玛义·赛里木江(塔吉克族) “马背院士”吴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