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73494

3《鸿门宴》课件(共33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 下册

日期:2025-04-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8次 大小:67635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鸿门宴,课件,33张,PPT,统编,高中
  • cover
(课件网) 高中语文 部编版 必修下册  *鸿门宴  【助读博览】   一、魅力作家 纪传体的开创者———司马迁 简介: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被后人尊称为“史迁”。公元前108年(元封三年), 司马迁接替父职做了太史令。公元前104年(太初元年)开始动手编《史记》。公元前99年(天汉二年),李陵出击匈奴,兵败投降,汉武帝大怒。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获罪被捕,被判死刑。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遗愿,完成《史记》,留与后人,含垢忍辱忍受“腐刑”。公元前96年(太始元年)获赦出狱,做了中书令,掌握皇帝的文书机要。于是他发愤著书,全力写 作《史记》,大约在他55岁那年终于完成了全书的撰写和修改工作。 成就: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二、背景回眸 项羽破釜沉舟挫强秦,刘邦约法三章得民心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后,楚国旧贵族项梁率侄项羽于会稽起义,刘邦在沛起义后,投奔项梁。后项梁被秦将章邯击杀,章邯得胜,移师围赵。楚怀王一面命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北上救赵;一面命刘邦 攻秦,并与诸将约定:“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宋义停军不进,为项羽所杀。项羽率军破釜沉舟,在巨鹿击溃秦军主力,章邯率部投降。 刘邦顺利进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刘邦废除苛政,约法三章,深得民心,想做关中王,驻军霸上。项羽得知,破关入咸阳,驻军鸿门,准备消灭刘邦。形势剑拔弩张,“鸿门宴”这场戏便开演了。 三、知识拓展 关于项羽的成语 1.取而代之:指夺取别人的地位而由自己代替。现也指以某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 原文:“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2.破釜沉舟: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原文:“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3.四面楚歌:形容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 原文:“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初读任务】 1.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后长达五年斗争的开端,一开始从刘邦和项羽的兵力对比,可以看出项羽占有绝对优势,战争的主动权在项羽手中。故事的开端是曹无伤告密。 B.刘邦本来是一个贪财好色之人,但是攻进咸阳之后,却“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想收买人心而争夺天下。 C.刘邦面对张良传来的项伯密报,一时间显得手足无措,但面对项伯时所表现出的一系列言行举止我们又可见刘邦很有心计、善于随机应变的一面。 D.刘邦借项伯的嘴向项羽表明自己“日夜望将军至”,“不敢倍德”,可见刘邦对项羽由衷的尊敬。来到鸿门宴后的一番道歉之词更可以看出他对项羽非常恭顺、虔诚。 【解析】选D。刘邦对项羽“由衷的尊敬”和“对项羽非常恭顺、虔诚”错。 2.在鸿门宴上,双方的攻守形势是如何发生转换的? 【明确】①(宴前):刘邦被动,项羽主动  ②(宴中):刘邦被动,项羽主动,情节跌宕起伏,三起三落  ③(宴后):刘邦主动,项羽被动,局势逆转 【审美鉴赏】 1.在项羽即将来犯的万分危急形势下,张良既不提议备战,更不主张退军,却只要刘邦“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这是为什么? 【明确】战必败,逃必溃,兵力悬殊,士气不同。张良的过人之处在于确信项伯可以利用。他从项伯的通风报信中看出这个人十分重义,有恩必报,他也了解项伯与项羽的关系。他认定由项伯必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尤其是他看准了项羽的致命弱点和双方矛盾的焦点,深信“言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