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上课时间:2025年4月3日 1945年4月 美苏士兵在易北河会师 胜利时举杯相庆 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美国驻苏联参赞凯南 为什么说战争才刚刚开始?即将到来的是怎样一场“战争”?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冷战是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 乔治·凯南的“长电报” 诺维科夫的“长报告” 1946年2月22日,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向华盛顿发回一封8000字“长电报”,提出了美国要依靠实力抵制苏联的扩张,同时又不会引起美苏之间全面军事冲突的主张。这是遏制政策的前奏。 1946年9月27日,苏联驻美国大使尼古拉·诺维科夫向莫斯科发回“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长篇报告,断定美国战后对外政策的特征是谋求世界霸权,将苏联视为其通往世界霸权道路上的主要障碍,并正在把苏联作为战争的对象而准备未来的战争。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 二战结束后仅仅一年,美苏双方的对外政策都从大国合作转向了对抗 1.冷战背景 称霸世界,把苏联看做其最大障碍。 保证国家安全,扩大在东欧的影响 ①二战结束后,消灭法西斯,美国和苏联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 ② 1.冷战背景 领域 国家 措施 影响 政治 经济 军事 地缘政治 美国 苏联 1947.3杜鲁门主义 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标志 1947.9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宣布世界分裂为帝国主义和反帝国主义两个相互敌对与斗争的阵营 美国 苏联 经互会 巩固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 马歇尔计划 形成了以苏联计划经济模式为主导的经济体系 美国1949年成立“ 北约 ”1955年接纳联邦德国;苏联1955年成立“ 华约 ” 2.冷战表现 第一次柏林危机(1948年柏林西占区币制改革引发)直接导致西德和东德于1949年相继成立,德国分裂。 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苏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西德)1949.9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东德)1949.10 1949年,德国分裂 第一次柏林危机 不对称 不完全的 3.冷战特点 【学习任务】:根据以上材料,概括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东西方冷战对抗的表现。 1961年,柏林墙建成 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1.冷战的发展 1958年,第二次柏林危机爆发; 1961年,建成柏林墙。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爆发。 2.多极力量的成长 1971年7月6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中指出: 从经济角度看,美国不再是世界头号国家,世界也不再仅有两个超级大国。从经济状况和经济潜力看,当今世界有五大力量中心。 未来五年、十年或十五年,在我们有生之年,我们将看到五大超级经济力量: 美国、苏联、西欧、大陆中国,当然还有日本。 这五国将决定经济的未来,由于经济力量对其他力量的关健作用,这些国家也将决定本世纪最后1/3时间的前途。 这意味着,与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所处的地位相比,美国面临着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挑战。 在即将到来的世界中,美国将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了。 ———编者摘译自《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1971年7月6日)英文版 【学习任务】:根据以上材料并阅读教材,概括对美国地位挑战的因素。 ①资本主义阵营逐渐分化 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和发展,日本经济的“起飞”及其要成为“政治大国的追求”,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逐渐分化。西欧和日本逐渐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 ②社会主义阵营逐渐瓦解 苏联的大国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导致东欧国家反对苏联控制的斗争,中苏关系的破裂,表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