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75629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导学案

日期:2025-04-05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77次 大小:38423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9课,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变化,导学案
  • cover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新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 【时空坐标】 【知识与能力】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生产关系、经济政策调整) (1)原因: ①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充分暴露了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的弊病。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生死存亡教训; ③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 ④凯恩斯主义的影响及罗斯福新政的成功实践提供了经验 ⑤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需要(以原子能、空间技术等为主,需要国家的全面干预) (2)特点: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谋求资本主义的生存发展。 (3)措施: ①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 ②制订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③利用财政、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 ④实行国有化,兴建一批国有企业;推行社会福利制度 (4)效果:取得了一定成效,经济增长一度较快(50—70S被称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 (5)调整: 原因: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不同程度的“滞胀”现象,表现为经济增长停滞,通货膨胀严重。 措施: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特点:发展将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和经济” (6)评价: ①用国家力量调节经济,一定程度上避免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②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日益减弱。 〖拓展提升〗战后美国不断调整的经济政策 历史阶段 经济理论 历史影响 20世纪50-70年代 凯恩斯主义 经济高度繁荣,“黄金时代” 20世纪70年代 凯恩斯主义 陷入“滞胀”困境 20世纪80年代 供给学派(扩大供给)、货币学派(控制货币发行) 经济持续增长,但赤字严重 20世纪90年代 宏观调控、微观自主(不完全放任,也不过度干预) 失业率与通货膨胀逐年降低 (二)国际协调机制———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维护国际经济秩序)【链接 选必二第9课】 (1)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国际经济组织,加强在金融、投资和贸易等领域的国际协调。 (2)通过大国相对平等的协商,采取市场干预行动,协调利益,维护经济秩序。 ⑶评价: ①加强在金融、投资和贸易等领域的国际协调,推动世界经济向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经济危机的发生,但不能避免经济危机。 ②确立了美国的主导地位,服从于维护美国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对外经济扩张) 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生产力———经济增长模式) (1)背景: ①科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相对论的提出和量子力学的发展;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问世,为技术革命进一步提供了理论支持。 ②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科学技术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 (2)内容:原子能的开发利用、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互联网的建立、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新材料的出现、生物工程技术的突破等。 (3)影响:这些新的科技成果使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劳动方式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极大地提升了社会生产力。 〖拓展提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新经济” (1)“新经济”是不同于传统经济(以自然资源为依托)的一种新型经济增长模式。它包括三个要素: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20C90S,在美国首先形成 (2)“新经济”的实质就是信息化与全球化;核心是高科技创新及由此带动的一系列其他领域的创新。促成“新经济”出现的现实环境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技术革命的推进,“新经济”的发展,必然加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