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75839

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晚春》联读 教案

日期:2025-04-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8次 大小:6705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
  • cover
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晚春》联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诗歌《竹里馆》《晚春》。 2.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3.赏析诗歌重点词句,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1.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2.赏析诗歌重点词句,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赏析诗歌重点词句,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朝是一个诗的时代,孕育出了一个灿若明星的庞大诗人群体。你能想到哪些唐朝诗人呢? 预设: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本单元古诗词诵读部分为我们呈现了四位唐朝诗人的诗歌,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诗人,走进他们的诗歌。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引发学生思考和学习兴趣。 二、夯实基础 1.作者简介 ①王维 王维(约701-761),字摩诘,河东(治所在今山西永济西)人,祖籍太原祁县(今属山西),唐代诗人、画家,有“诗佛”之称。他的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诘之画,画中有诗。”其中山水诗成就最高,与孟浩然并称“王孟”。 主要作品:《使至塞上》《山居秋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②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主要作品:《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师说》《马说》等。 2.诗词朗读 (1)情境诵读 播放《竹里馆》《晚春》情境课文诵读版,入情入境,带领学生诵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文内容。 听读要求: ①注意字词读音。 ②注意断句和节奏。 字词正音 幽篁(huáng) 长啸(xiào) 榆荚(jiá) 惟解(jiě) (3)诗歌节奏 竹里馆 王 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晚 春 韩 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设计意图:通过听读的形式,引导学生形成整体感知和基本认识,为下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问题探究 (一)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结合课下注释,展开联想和想象,思考大意,逐句疏通诗意,并将大意用优美的语言朗诵给大家听。 2.探究过程 (1)复诵读全篇,整体感知内容,遇到有阻碍的字词查看注释或查阅工具书。 (2)全班分为2/4组,每1/2大组选定一篇作品交流讨论,逐句疏通大意,将大意用优美的语句表达出来。 (3)选代表将小组成果朗诵给大家听,要做到语句优美,情感充沛。 3.成果展示 展示学生探究成果,教师相机指导。 (1)《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 ①幽篁:幽深的竹林。篁,竹林。 ②长啸:这里指吟咏、歌唱。 ③深林:这里指“幽篁”。 ④相照:照射我,意思是明月来陪伴我。 译文: 我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之中,时而弹奏着琴弦,时而又放声高歌。这片幽深的山林里,没有人知晓我在此处,唯有那皎洁的明月,透过斑驳的枝叶,洒下清辉,静静地与我相伴。(2)《晚春》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释: ①不久归:将结束。 ②杨花榆荚无才思:意思是杨花榆荚不像别的花那样“百般红紫”,如同人之“无才思”。杨花,指柳絮。榆荚,指榆钱,榆树的果实。才思,才气、才情。 ③解:懂得,知道。 译文: 花草树木像是知道春天即将结束,(它们抓紧这最后的时光)争芳斗艳,尽情展现它们的芬芳美丽,要把春天的美好都留着人间。 杨花榆荚像没有才华情思一样,它们没有鲜艳的花朵和迷人的芬芳,只能随风飘洒,好似片片雪花漫天飞舞。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疏通大意,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二)合作探究二 1.探究任务 赏析《竹里馆》《晚春》两首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