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76022

7.1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同步测试(学生版+教师版)

日期:2025-04-04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4次 大小:69791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影响,远的,人文,精神,同步,测试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道法学科 【同步训练】7.1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1、★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P59、P58蓝字、P62)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人文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对现实生活意义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养。 ②(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成就美好人生。 ③历史上的中华人文精神,渗透在诗书礼乐等精神文明的创造中,发挥了强大的熏陶教化、凝聚示范作用。 2、★中华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P59-P61) 中华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处世方法、教化思想、美学追求、生活理念等诸多方面。 (1)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①内涵:求同存异,就是既找出共同点,找到最大公约数,又保留不同点,尊重不同意见, 和而不同就是倡导和谐相处,协调不同意见,但不盲从苟同。 ②作用:求同能让人们更加亲近、友善,存异则让人们彼此尊重、包容。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有助于解决人际矛盾,为化解当代社会冲突提供重要启示。 (2)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①内涵:各种各样的文化表现形式都承载着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以教育人、感化人,成就理想人格。 ②作用: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对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具有重要意义。 (3)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①体现:诗歌、舞蹈、绘画、书法等文艺作品不但具有美妙形态,而且富有独特神韵,可谓“形具而神生”。在文化生活中,人们追求立象尽意,主张将人的思想情感与外界景物融为一体。 ②作用: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 (4)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①体现:中华民族倡导俭朴、简约的生活方式,强调不为物役,追求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和谐统一。 ②作用: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有助于人们坚守做人的品格,克服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有利于真正实现人的价值。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上述精神财富 ( A ) ①是中华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 ②彰显了中华民族道德情操的涵养 ③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唯一精神动力④能够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切问题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决定了中国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决定了中国不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念与政治体制强加于人,决定了中国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决不搞‘党同伐异’的小圈子。”上述主张 ( C ) ①旨在塑造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 ②有利于我国与其他国家和民族和平共处 ③体现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④表明我国倡导俭朴、简约的生活方式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近年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打造了一系列深受群众喜爱的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以“戏剧+影视化”的表现方法,讲述典籍在历史长河中源起和流转的故事;《非遗里的中国》通过非遗创演秀、沉浸体验等方式多维度呈现非遗的历史底蕴······这些节目的播出有利于 ( B ) ①体悟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②正确认识文化多样性,尊重外来文化 ③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 ④消除世界文化的差异,实现文化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某小学在基础课程之外,开设了书法、蜡染、水墨画、葫芦丝等三十余种特色社团课程,在启迪心智、浸润涵养、陶冶情操中滋养学生家国情怀,提升民族自豪感。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该校教育体现了 ( B ) A.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B.文以载道、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