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76193

第14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分层作业】-【教学评一体化】大单元整体教学

日期:2025-04-05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9次 大小:195737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教学,分层,单元,一体化,作业,14课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4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分层作业 考向1、科技方面: 活字印刷术:考查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毕昇、发明时间、活字材料、技术特点,以及其传播路线和对文化传播、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如推动文艺复兴和知识普及,为现代印刷术奠定基础等。 指南针:关注指南针从战国司南到北宋人工磁化指南针的发展历程,以及在南宋时广泛应用于航海的情况,还有其经阿拉伯传入欧洲后,对大航海时代到来的推动作用。 火药:可能会考查火药的发明、宋代火药武器的种类,如突火枪、火箭、震天雷等,以及火药经蒙古西征传入欧洲后对战争形态和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天文学:涉及沈括《梦溪笔谈》中记录的天文现象、提出的“十二气历”,以及元朝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创制的简仪等天文仪器。 考向2、文化方面 理学:考查理学的代表人物程颢、程颐、朱熹及其思想主张,如“天理”是万物本源、“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等,以及理学对后世的影响,如成为元明清官方哲学,强化伦理纲常,同时也束缚思想自由。 文学:重点考查宋词的风格流派及代表词人,如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婉约派的李清照,以及元曲的组成、代表作家关汉卿及其作品《窦娥冤》等。还可能要求分析宋词兴盛的原因。 史学:关注司马光和他主编的《资治通鉴》,包括该书的体例、记述范围和编写宗旨,如编年体通史、记述战国至五代1300余年历史、“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等。 艺术:可能会涉及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考查其历史价值,如反映北宋都城汴京的市井生活,以及“宋四家”的书法艺术等。 1.宋朝时,印制的儒学经典、日历、农书及大众书籍大量出现。官员在巡视乡村时会携带大量介绍农业技术的书籍,广为散发。这一现象出现的技术条件是( ) A.印刷术的发展 B.指南针的应用 C.造纸术的发明 D.火药的推广 2.宋朝从官方到民间藏书之风弥浸,各地州学都建有藏书楼,江西十一府,府府有藏书,私人藏书更胜官方,“仕宦稍显者,家必有书数千卷”。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宋朝( ) A.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B.印刷技术创新发展 C.民族政权并立对峙 D.科举取士蔚然成风 3.如图是某校学生在学习宋元时期三大科技发明时收集的图片资料。从该资料可以获取的信息是( ) A.宋元时期交通发达 B.宋元时期的科技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C.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 D.宋元时期民族交融进一步增强 4.据史书记载,北宋时设军器监专门制造火器,1126年李纲守汴京时曾用霹雳炮击退金兵,全军震惊。这说明( ) A.宋朝时火药已运用到军事领域 B.北宋的军事实力远超金 C.宋朝时火药武器传播到了欧洲 D.宋代掌握先进作战技术 5.北宋沈括创制的“十二气历”以立春为元旦,按节气来定月份;元朝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的取名源自“敬授民时”,指历法付与百姓,使之知时令变化,这表明中国古代历法的制定目的在于( ) A.理论创新 B.服务生产 C.巩固统治 D.方便祭祀 6.某初中生在阐述一道论述题时用到的关键词句有:“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致良知”“知行合一”等。他阐述的主题可能是( ) A.先秦儒学 B.明清儒学 C.汉代儒学 D.宋明理学 7.“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这是辛弃疾的词句,描写的是( ) A.平定安史之乱的场景 B.岳飞郾城大捷的盛况 C.南宋抗元斗争的激烈 D.南宋抗金军队的情景 8.关汉卿在元曲《虎头牌》中写到“我也曾吹弹那管弦,快活了万千,可便是大拜门(女真习俗子婿礼)撒敦(蒙古语“亲戚”)家的筵宴。”该材料体现了当时( ) A.文学元曲的繁荣 B.民族交融的加强 C.中外交流的频繁 D.胡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