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76202

第14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大单元教学课件】+素材-【教学评一体化】大单元整体教学

日期:2025-04-05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98次 大小:16045514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教学,一体化,素材,教学课件,14课
    (课件网)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 第14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中 国 历 史 学习目标一:科技兴盛———革新赋能,引领世界 1.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书写革命,文化引擎 2. 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与传播:指向世界,炸裂时代 3. 天文学的发展:仰望苍穹,探索星象 学习目标二、文化繁荣———多元交融,璀璨星河 1. 理学:重塑思想,构建秩序 2. 宋词和元曲:韵律华章,时代心声 3. 《资治通鉴》:通览古今,资政启思 CONTENTS 目录 市民文化有何特征? 教学重点:三大发明对世界的变革性影响;宋词元曲的市民文化特征;《授时历》的天文学突破与理学“格物致知”思想的联系。 教学难点:科技文化成就与民族交融、经济繁荣的互动关系;理学思想对社会价值观的双重影响(如伦理规范vs 思想束缚)。 “格物致知”核心内容? 01 素养目标 02 新知导入 03 新知讲解 04 拓展延伸 05 课堂总结 06 课堂练习 07 作业布置 素养目标 2022年课程标准: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科技创新、文学艺术成就,认识宋元时期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认识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素养目标: 1.梳理辽宋夏金元科技文化成就的时间轴,定位其历史坐标。(时空观念) 2.通过《梦溪笔谈》《资治通鉴》等文献分析,培养证据意识。(史料实证) 3.探讨科技繁荣与民族交融、经济发展的关系,理解多元历史动因。(历史解释) 4.分析理学思想与科技实践的互动,认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唯物史观) 5.感悟四大发明、二十四节气等“中国智慧”的世界贡献,增强文化自信。(家国情怀) 新知导入 “这些技术的源头在哪里?它们如何改变人类文明?” 烟花 复印机 车载导航仪 节气日历 烟花(火药)、复印机(活字印刷)、车载导航仪(指南针)、节气日历(天文历法) 点击播放视频 整体感知 结合本课子目录思考,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成就主要表现在哪些领域? 科技 活字印刷术 表现领域 文化 指南针 火药 天文学 理学 宋词、元曲 史学 绘画 part 01 学习目标一、科技兴盛 ———革新赋能,引领世界 PART 01 上联:活字指南,火药学宫开盛世 下联:精研巧技,奇思硕果耀星河 横批:科技兴盛 材料1:雕版印刷的版料,一般选用纹质细密坚实的木材,如枣木、梨木等。然后把木材锯成一块块木板,把要印的字写在薄纸上,反贴在木板上,再根据每个字的笔划,用刀一笔一笔雕刻成阳文,使每个字的笔划突出在板上。木板雕好以后,就可以印书了。 材料2:宋太祖时,由官府主持刻印《大藏经》,耗时12年,雕版13万块,印完后堆积如山的雕版再也派不上用场了。 材料3:当时一个刻工一天只能刻四五十个字,一本六万字的书需要三、四年才能刻完。 材料暴露了雕版印刷术的什么缺点? 1.雕版印刷术 雕版印刷术———686年唐代雕版印刷的《金刚经》 (局部) 【唐】《金刚经》 世界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年代的雕版印刷品 雕刻版费工费时,如果出错了,不易修改 需要大量木版,只能印制一种书籍。 雕版材料要求高,制作困难 正因为雕版印刷术的弊端,人们才想在技术上有所突破,因此发明了什么技术? 隋唐时期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书写革命,文化引擎 新知讲解 发明者 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说说上图中人物是谁?他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胶泥刻字 烧制字模 排字固版 印刷拆版 北宋 毕昇 对比活字印刷与雕版印刷, 体会毕升的创新“新”在哪里? 两个“变”: 变死字为活字 , 变死版为活版 2.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概括活字印刷的几道工序? 可以再次排版 省时省力 经济快捷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字……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