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把握外国诗的风格特点,学习其写作技巧,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 2、结合历史背景研读相关作品,把握作品内涵,感受诗歌的独特魅力。 3、把握诗歌意象特点,理解现代诗的诗歌意蕴。 教学目标: 意象的使用与魅力 ———《迷娘》(之一)《致大海》《自己之歌》(节选)《树和天空》诗歌鉴赏 一切景语皆情语:意象的使用与魅力 迷娘 (之一) 迷娘(之一) 致大海 《迷娘之歌》是歌德长篇散文小说《威廉 麦斯特的学习时代》第三卷的插曲。书中的迷娘是意大利人,早年被拐卖到法国杂技团,受尽折磨,后被威廉赎出并跟随他,她视威廉为 “亲爱的人和恩人”“父亲”。歌德曾在魏玛参政十年,抱负难以实现,陷入苦闷,1786 年他前往意大利,游历多地,对意大利的古典艺术、风光和生活产生了深厚感情,《迷娘之歌》中对意大利的描绘,正体现了歌德对意大利的憧憬。 自己之歌 树和天空 作家简介 作者 生活时代 诗歌风格 歌德 (1749-1832) 德国 充满狂飙突进运动的反叛精神。 普希金 (1799-1837) 俄国 反映高涨的俄国民族意识以及贵族革命运动。 惠特曼 (1819-1892) 美国 热情奔放,不受传统格律束缚,用新的形式表达民主思想,对种族民族和社会压迫表示强烈抗议。 特朗斯特罗姆 (1931-2015) 瑞典 201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以凝练、简洁的形象,以全新视角带我们接触现实” 1.结合本单元四首诗歌的内容,将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 2.诗人在创作诗歌时,常常会选择一些意象,并将它们精心组合,展现情感的起伏,形成诗歌特有的内在节奏。朗读《迷娘(之一)》《树和天空》两首诗,梳理诗歌中的意象,探讨诗人是如何运用意象的组合来造成情感的起伏流动的。 3. 《迷娘(之一)》“我愿跟随你,爱人啊,随你前往”“我愿跟随你,恩人啊,随你前往”“我愿跟随你,父亲啊,随你前往”中,如何理解“爱人”“恩人”“父亲"这三种称呼的转换 4.《致大海》作为普希金脍炙人口的名篇,流传甚广。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收到了什么效果 请举例说明。 5.郭沫若盛赞惠特曼是一位犹如太平洋一样广阔的诗人。《自己之歌(节选)》意境开阔,气象宏大,结合内容,分析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主旨。 6.《树和天空》一诗想象奇特,意境朦胧,人们对其主旨历来有多重解读。你认为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探究赏析 1.结合本单元四首诗歌的内容,将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 作品 主要意象 意象特征 《迷娘(之一)》 《致大海》 《自己的歌》 《树和天空》 合作学习 为维纳斯的神树, 象征着爱情 阿波罗的神树 象征光明 桃金娘 月桂树 《迷娘(之一)》 第一节中,选取了柠檬花、橙子、蓝天、宜人的和风、静立的桃金娘、梢头高昂的月桂,这些意象具有意大利景物的典型特征,融入了迷娘对故乡浓郁的思念之情,意境宁静优美。不管是意大利优美的自然景物、曾经生活过的房子,还是沿途凶险的风光,这一切令人魂悸魄动的景物,都引发了迷娘深深的思乡之情,因此迷娘一唱三叹,催促恩父要一同前去。在迷娘看来,意大利是她的理想王国,那里没有痛苦,没有贫穷,没有欺凌,有的是光明和幸福,自由与欢乐。这实际上反映了诗人歌德对意大利发自内心的憧憬。正是他对当时的现实和环境不满,追求光明未来的心绪的一种艺术体现,当然,诗人不是在逃避现实,而是在追求一种理想。 合作学习 2.《迷娘(之一)》 《树和天空》两首诗,梳理诗歌中的意象,探讨诗人是如何运用意象的组合来造成情感的起伏流动的。 《树和天空》 雨中的树,是乐观积极、勃发向上的形象;晴朗的夜晚里,变化为审视自我、积蓄力量的形象;最后,它渴望在雪花中升华,“在逆境中坚守,向往唯美世界”的形象跃然纸上。诗中,那场给周围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