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方法与实践———以《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为例 一、教学背景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作文教学作为其中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等具有重要意义。而《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成了作文教学的经典案例。 《我爱故乡的杨梅》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文章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对故乡杨梅的深厚感情。这篇课文不仅语言优美、感情真挚,还具有丰富的想象空间和拓展空间。因此,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可以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实践,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教学过程 (一)启思导入,情感共鸣 师:同学们,在学习这篇文章之前,我们先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杨梅的形状、颜色和味道。大家能描述一下杨梅的样子吗? 生:杨梅是圆圆的,像小珠子一样,颜色是紫红色的。 师:非常好!现在让我们看看多媒体上展示的杨梅图片和视频,看看大家描述的是否准确。 (教师展示杨梅图片和视频) 师:看了这些图片和视频,大家有什么感受? 生:感觉杨梅很可爱、很美味。 师:没错,杨梅确实很美味。那么,大家知道杨梅是哪里的特产吗? 生:不知道。 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章讲述了作者对家乡杨梅深深的喜爱。文章中,作者通过描绘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等特征,带领我们进入了他的童年回忆,仿佛我们也能感受到那甜美的滋味和家乡的温馨。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杨梅的赞美吧! (二)文本研读,深入理解 1.初读感知 师:同学们,在初读这篇文章时,我想请大家思考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读完这篇文章后,你对杨梅有哪些了解?接下来请大家大声朗读吧! (学生朗读,教师观察学生读书情况。) 教师:大家读完文章后,对杨梅有什么了解? 生1:老师,我觉得文章主要写了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 师:很好,你很准确地把握了文章的主题。那么,通过阅读,你对杨梅有了哪些了解呢? 生2:读完课文后,我知道了杨梅是作者故乡的特产,它的颜色和形状都很特别。文章中还提到了杨梅的口感和味道,让我感觉非常美味。 师:你能从文章中获取信息并加以概括,非常好!同学们,通过初步阅读,我们了解了文章的主题和主要内容,也对杨梅有了初步的认识。 2.深入探究 师:大家已经对文章有了初步的认知,接下来我们将深入研读《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课文。我们不仅要理解文章的内容,还要探讨其中的描写手法和情感表达方式。首先,请同学们再仔细阅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一:文章中是如何从视觉、味觉、触觉等角度来描绘杨梅的特点的? 问题二:这些描写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生(大声):好。 (学生阅读,教师巡视。) 师:同学们,带着我刚才提出的两个问题重新阅读时,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生1:老师,我发现文章中作者从视觉角度描述了杨梅的颜色和形状,从味觉角度描述了杨梅的口感和味道,还从触觉角度描述了杨梅的刺。 师:很好,你能具体举些例子吗? 生1:比如,“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这里从视觉和触觉角度描绘了杨梅的形状和小刺。又如,“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这里从视觉角度描绘了杨梅颜色的变化。 师:非常好!作者通过多角度的描写手法,使杨梅的形象更加生动、立体。那么这些描写手法对表达作者的情感有何作用呢? 生2:这些描写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和怀念之情。比如,“摘一个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是那样细腻而柔软”,通过味觉和触觉的描写,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对杨梅的喜爱之情。 师:很好,你能够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