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 学年度第一学期学生素质终期评价 九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一、第一部分 1.(12 分)⑴①即(1 分) ②融(1 分) ⑵B(3 分) ⑶D(3 分) ⑷示例:我们作为新一代 的青年更应自强不息,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塑造自我的人格,才能共同撑起整个民族的脊梁。(2 分)⑸示 例:“中国路”是指我国在宇宙探索、深海探索、中国高铁及跨海大桥建设等各个方面取得的创新性成就。 (2 分) 二、第二部分 2.(共 7 分,每空 1 分)⑴浊酒一杯家万里 ⑵燕然未勒归无计 ⑶会挽雕弓如满月 ⑷西北望 ⑸了却君 王天下事 ⑹赢得生前身后名 ⑺算平生肝胆 3.(4 分)⑴√⑵×⑶√⑷× 4.(3 分)孙权雄踞东南,征战不休,从未向谁低头屈服,“战未休”表达了作者对孙权的赞赏和对屈辱求 和的南宋朝廷的讽刺。 5.(3 分)⑴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⑵做。 ⑶同“德”,感恩、感激。 6.(4 分)⑴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⑵这就叫作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7.(2 分)B 8.(2 分)示例:玩游戏要限制时间,陷入沉迷则有害。(生活中其他事例也可) 9.(3 分)B 10.(4 分)能,应该放在第⑤段。理由示例:上海世纪出版集团通过举办多种读书活动,吸引年轻人阅读 经典,这与文本一第⑤段的观点“应拓宽路径,形成读经典的浓厚氛围”相符合。 11.(4 分)文本一作者认为数字化阅读会影响青少年阅读经典;文本二作者认为可以利用数字化阅读拓展 阅读空间。 12.(4 分)①小老头儿; ②被“我”提拔的手下; ③收纸皮; ④竞争职位 ⑤忘恩负义(没良心) 13.(4 分)因为想到了自己提拔的人要跟自己竞争职位,心中产生恨意,所以暗自称老人为“老家伙”; 为了实现“化敌为友”“趋利避害”才称其为“大爷”。 14.(4 分)“我”虽精于算计但善于反思。“小老头”善良、勤劳、懂感恩。 三、第三部分 15.写作(40 分) 一类文(35 分—40 分):素材典型,主题突出,结构清晰完整,文从字顺。 二类文(30 分—34 分):素材较平淡,不够新颖,主题唯一,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三类文(25 分—29 分):素材平淡,主题不够鲜明,语言重复啰嗦。 四类文(24 分以下):文不对题,文章不完整。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学生素质终期评价 九年级语文试卷 2025.1 注意事项: 1.本次考试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0.5mm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学校、班级、 姓名及考生号,并用2B铅笔把对应考生号的标号涂黑。 3.答题必须用0.5mm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指定区域内的 相应位置上;不准使用涂改液。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不要折叠答题卡。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 (1题12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12分) 新时代的中国人民,以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实现了一次又一次“非凡”的抵达(甲) 向上,冲上九霄,从300公里到4亿公里,中国人的宇宙探索抵达了曾经可望不可ⅱ的 浩瀚苍穹(乙)向下,潜入深海,中国载人潜水器抵达马里亚纳海沟,在海洋最深处探 索更多的未知。向山而行,翻越崇山峻岭,中国高铁以非比寻常的速度抵达一个个偏远 山寨。向海而行,跨越广袤海洋,中国跨海大桥以多项世界之最的技术创造,抵达创新 高峰。中国人民心怀梦想,脚步不停,开辟出一条条“中国路”,实现了追寻千百年的 目标,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奇迹! 几千年来,自强不息的精神早已深深「6g入中国人的血脉,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世代 中华儿女。新时代,淬炼自强不息的君子品格,仍是世人共同推崇的高尚人格,其内涵 与时偕行。我们作为新一代的青年更应自强不息,假如这样,才能共同撑起整个民族的 脊梁,才能不断塑造自我的人格。 (1)请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汉字。(2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