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旗中小学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检测 九年级语文试题 (总分:100分 答题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22道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根据网上阅卷要求,本试卷中的所有试题均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本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同学:经过初中两年半的语文学习,你一定在各种情境中体会过语文的魅力,并在各种活动中展示过你的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意识和文化底蕴,现在就请你运用自己的能力在这张试卷中大放异彩! 情境一 同学,下面你将进入“积累与运用”模块。语文学习如滴水汇海,似积土成山,字词句篇章都有着丰富的内涵。现在开启你的智慧之旅吧! 材料: ①“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唐天宝三年(744),33岁的杜甫与44岁的李白初次相遇于东都洛阳。他们遍游山水古迹,他们畅谈诗酒人生,他们相约、相伴、相行。虽然李白早已名满天下,虽然杜甫刚刚崭露头角,虽然他们整整相差了11岁,却因着“宿命”相识、相知、相惜,结下了一生最为珍贵的友谊。 ②“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A_____( yì)。”李白狂歌放酒、B恣意潇洒,他高昂着头,看到的是蓝天的浩渺,雄鹰的搏击,因而心胸开阔,歌声豪放;杜甫辗转漂泊、半生蹉跎,他低垂着头,看到的是小径的崎岖,沟壑的幽深,因而忧心忡忡,歌声凄苦。 ③“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白是“诗仙”,杜甫是“诗圣”。“仙”出世,一生都在作浪漫的想象飞行;“圣”入世,一生都在现实的荆棘与泥泞中跋涉。李诗秀于神,杜诗美在骨。两人都以超凡的诗才,撑起了唐代诗坛一片“高不可及”的瑰丽天空;都以博大的胸C_____ ( jīn),文学史上谱出了“文人相重”的一段千古佳话。 任务一(完成1~6小题,共14分) 1.“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一笔一划写端庄,横平竖直皆风骨。请用楷体将下列文字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内。(3分)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2.给语段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每空1分,共3分) A.飘_____( yì) B.恣意_____ C.胸_____( jīn) 3.依据文段,修改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把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_____ 4.关于文段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第①段用三个“虽然”构成排比,使句子内容层层递进。 B.第①段中“宿命”加上双引号,强调两人的相遇是命中注定。 C.名满天下、恣意潇酒、辗转漂泊、忧心忡忡,四个短语结构相同。 D.第②段中“崎岖”形容山路不平,也形容处境很难。文中用“崎岖”一词实写杜甫站在山顶所见到的景象。 5.下列对相关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水浒传》一书记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失败的全过程,表现了梁山好汉对当时的贪官污吏和社会腐败的反抗。 B.艾青的诗歌创作在20世纪30年代达到了一个高峰,这一时期,他诗歌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太阳”。 C.艾青诗歌创作常从感觉出发,把握瞬间的印象或感受,用来营造能暗示或者象征某种强烈情思的意向,他还提倡散文化的自由体诗,在奔放与约束之间取得协调。 D.《水浒传》用的是古代文言文,质朴生动,洗练明快,富有表现力;情节上善于制造误会和悬念,追求离奇巧合。 6.综合性学习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学校将围绕“自强不息”这一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任务。 【悟自强内涵】 中国古代不乏体现自强不息精神的名言,请选择其中一项,谈谈你对“自强不息”的理解。(2分) ①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②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三十三章 ③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