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78191

第24课 唐诗三首 练习题(含答案)

日期:2025-04-2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4次 大小:2093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4课,唐诗,三首,练习题,答案
  • cover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4课唐诗三首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挂罥(juàn) 翩翩( piān) 邺城戍(shù) B.塘坳(ào) 老妪(yù) 口称敕(chì) C.两鬓(bìn) 突兀(wù) 辗冰辙(niǎn) D.布衾(jīn) 幽咽(yè) 风怒号(háo)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三男邺城戍    (2)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卖炭得钱何所营   (4)回车叱牛牵向北   (5)系向牛头充炭直   3.下列各项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唇焦口燥/呼不得 B.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C.可怜/身上/衣/正单 D.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4.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B.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C.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D.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5.对下列句子意思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茅飞渡江洒江郊。 译文: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 B.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 译文:请让我今晚跟你一起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服役。 C.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译文: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 D.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译文:虽然唯独吹破了我的茅屋,自己受冻而死就足够了!  6.文学常识填空。 (1)杜甫,字    ,自号“    ”,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代伟大的    (文学流派)诗人,被后人尊称为“    ”。他的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    ”。 (2)白居易,字    ,晚年号“    ”。他曾积极倡导“   ”(活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7.填空。 (1)《石壕吏》中表明老妇家遇不幸,亲子战死,揭露战争罪恶的句子是:   。 (2)[西安国际港务区期末]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两句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从而烘托出诗人愁苦的心境。 (3)白居易的《卖炭翁》中表现卖炭老人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 8.目前,中学生将手机带人校园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为此,某校八年级(3)班将以“正确使用手机,争做守纪学生”为主题召开一次班会。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⑴请简要写出本次主题班会的意义。 (2)请针对如何正确使用手机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3)下面是本次班会的活动环节,请你补全所缺的 环节。 环节一:开场白 环节二: _____ 环节三: _____ 环节四:小组辩论会 环节五:家长代表发言 环节六:_____ 阅读理解 阅读《石壕吏》,完成练习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 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9.如何理解“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这两句诗?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中的“独”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1、本诗中诗人仅是一个近距离的“旁观者”,只是“客观”地叙述,并无情感、态度的直接表露。请简述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 12.诗歌题为《石壕吏》,但详写的是老妇人,对起决定作用的小吏却是略写,这是为什么? 13、 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任选一题作答) (1)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独与老翁别。 14、老妇说:“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老妇说这些话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表现出了什么? (二)阅读下面的唐诗选段,完成各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杜 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